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民间美术中的十二生肖——虎

作者:秦明 · 2014-12-16 来源:凯风天津

  虎享有“百兽之王”的美誉。虎历来受人尊崇 ,虎虎有生气,人们把虎看成是生命的象征。在传统的五行观念中,虎属金,为西方的守护神。《淮南子》有云:“西方金也,其神为太白,其兽白虎。”《风俗通》曰:“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传说上古时,度朔山上有神荼和郁垒两位大神擅长捉鬼,凡是在人间祸害一方作恶的恶鬼,都用草索捆绑起来扔到山下喂虎。于是,后来人们就在腊月除夕这一天,门上悬挂苇索,画虎符,冀以驱邪,防止鬼祟从门里进来。人们赋予虎以神力,并由此延伸出后来的门神形象和过年贴门神的习俗。《枫窗小读》记述靖康之前,“汴京家户门神多番样虎头戴盔”。人们假借虎的神力来壮大自己的精神力量,期望得到虎的佑护。我国古代羌人的后裔彝族把虎看作本民族的图腾,并流传由与虎有关的创世史诗,反映了历史上虎与人类关系的见证。

  在民间美术中,从古老的傩戏面具到近现代的各式工艺造型,心灵手巧的民间艺术家们在他们的创作中倾注了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诠释。无论是文化涵义,还是民俗功能都能做到很好的结合,其共有的艺术特征是程式化、单纯化。安徽剪纸《虎吃五毒》表现的是生活题材。旧时,生活条件低下,生存环境恶劣,常使儿童染病,人们以为是蝎子、蜈蚣、蛇、壁虎和癞蛤蟆身上的五种毒气所导致,故称之为“五毒”,用虎来庇邪躯祟,保护孩子的身体健康。作者以民间艺术惯用的浪漫表现手法,突出夸张了虎的轮廓特征,抓住主要内容把无关紧要的部分细节删减掉,使老虎肚子里的“五毒”完全呈现在观众面前。作为艺术作品,老虎额头上常见的“王”字,轮廓里容不下就剪在轮廓外面,体现出作者的匠心。年画题材里,虎的身份也非同一般。闽南方言虎与福谐音,新年时常在门楣、米缸、和钱柜等处贴上以虎为题材的招财进宝之类的画样,表达乞财之意。如清中期时福建泉州的《五福图》,一虎独爪扶立在“招财进宝”的古钱后面,其余四只老虎围转在聚宝盆的两侧,神态各异。另一幅《财虎图》则画一只斑纹猛虎口衔“招财进宝”的古钱,背驮太极八卦符,身下护卫着盛满宝珠银锭的聚宝盆,形象威猛,神气十足。虎还被视为“山神”倍享人间殊荣,山东潍县的《当朝一品》,各年画产地都有门神虎、条屏式的上山虎、下山虎,及作为装饰客厅用的中堂虎,都是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的题材。

  民间的虎形工艺品具有美、简、艳、趣的艺术特点,这一点在虎玩具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艺人们利用随手可得的各种材料和做针线活剩下的边脚下料,如泥、木、竹、 高粱杆、碎布头、面粉等,使用简单的工具,做出各种功能不同的玩具造型,供那个时代的孩子们玩耍,。在我国北方各地广为流传的布老虎玩具,真可谓千姿百态、形象各异,有很强的区域特色。这些个性鲜明的布老虎大都充满稚气,瞪大双眼,张着大嘴,好像不懂事的孩子一样可爱。“生子如虎”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妇女们把自己对未来的希望和对孩子的疼爱全部融入到里边,把形形色色的各式布老虎通过拟人化手法塑造成威武敦厚的样子,成为孩子们最亲密的伙伴,随他们度过美好的童年。陕西关中渭水一带和山西晋南地区的面塑礼馍非常有名,这种面馍,是用普通面粉制作的一种民间礼品,根据内容,兼有祭祀和生活玩具的功能。其生肖玩具的造型非常有代表性。生性凶猛是所有老虎的共性,本来是令人生畏的动物,艺人们却毫不拘泥于自然,把老虎捏塑的乖巧可人,就像一只家里养的小猫那样亲切,似虎又不似虎,是长辈送给孩子们的最好礼物。河南淮阳的双头、多头虎玩具,不仅受孩子们喜欢,还是求子者争购的“宠儿”,其中融入的是以虎为送子神的观念,是一种古老生殖、生命崇拜现象的延续。

  除琳琅满目的布老虎以外,与虎有关的民间刺绣也很丰富,有孩子们穿用的虎头鞋、虎头帽、虎兜兜、虎搭拉、虎香包和各式虎挂件等,这些民间美术品对今天的旅游者来说都是当地最有特色、最受欢迎的收藏品和旅游纪念品。

分享到:
责任编辑:紫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