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福建文枕琴

作者:佚名 · 2014-12-30 来源:家国网

  文枕琴在莆仙一带又称枕头琴,基。在福建,除用于莆田文十音之外,在晋江十番中亦有,当地群众称之为“床”。昔时共有丝弦九条,以芦苇杆为弓,涂上松香后象小提琴般地与弦摩擦演奏。有坐奏、行奏两种。

文枕琴

  文枕琴在莆仙一带又称枕头琴,基。在福建,除用于莆田文十音之外,在晋江十番中亦有,当地群众称之为“床”。昔时共有丝弦九条,以芦苇杆为弓,涂上松香后象小提琴般地与弦摩擦演奏。有坐奏、行奏两种。坐奏时将琴身平置,行奏则扛于左肩,左手扶之,右手持弓。据考,文枕琴当与古代乐器轧筝、蓁有着密切关系。

  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轧筝,以竹片润其端而轧之。”除《旧唐书》之外.宋代陈(日左杨去木右)所著《乐书》(公元1101年成书)也写道:“唐有轧筝,以竹片润其端而轧之,因取名焉。”(见陈《乐书》卷一百四十六),其状与筝相类。文枕琴与此相似,也是用苇杆轧之。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记载:“(日左杨去木右)字晋之,闽清人。绍圣中登制科,官礼部侍郎,事迹具《宋史》本传。”《宋史》又载:“(崇宁)二年九月,礼部员外郎陈(日左杨去木右)上所撰《乐书》二百卷。”崇宁二年为公元1103年,若陈(日左杨去木右)之记述与当时福建情况相关,那么,轧筝至迟在公元1103年前即已流传福建。

  宋代出版的《古代合璧事类备要》一书中的筝条里,也记载了一种叫蓁的乐器:“蓁形如瑟,两头惧方,七弦七柱,以竹润其端而轧之。”此后,在明代莆田人姚旅《露书》中,又有关于“蓁”的记载:“蓁形似筝,筝十四弦,蓁九弦。筝长今尺五尺,蓁三尺五寸,以文锌为之。俗云:‘筑也。’但筑旧云‘以竹击之。’今用桃技擦松香,以右手锯之稍似击形耳。”(见《露书》卷八“风篇中”)。这一记载与文枕琴的关系更为紧密,一是形状结构似筝,长三尺五寸;二是弦数同为九弦;三是蓁用桃枝擦松香,以右手锯之,文枕琴用芦苇杆涂松香,右手持之。姚旅为“万历中布衣”布衣者,平民百姓也,所见当为乡中情况,由此亦可推得,与文枕琴紧相关联的蓁,在明代万历(公元1573一1619)年间即已流行于莆田。

分享到:
责任编辑: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