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新中国天主教第一次自选自圣主教的经过

2015-01-21 来源:《文史天地》第154期

   

  ▲1952年5月,北京天主教若瑟修女院全体修女在抗议美国使用细菌武器宣言上签名

  没有国家的独立,也就没有宗教的自主;没有国家的强大,也就没有宗教的发展。

  鸦片战争后,随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天主教伴随着商品倾销大规模地传入内地。客观来说,传教士中不乏有识之士,但是总的来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天主教为帝国主义势力所控制和支配,一些外国传教士在华从事间谍活动并长期支配教务,中国籍神职人员和广大教徒群众在教务上处于无权地位。1934年,全国由外国主教管辖的教区90余个,中国籍主教管辖的教区仅19个。新中国成立后,罗马教廷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政策,受梵蒂冈反共反华政策的影响,一大批外国传教士和一些中国传教士相继离开中国。到1955年,全国140多个教区中有120个主教出缺,严重影响了中国天主教的生存和发展。

  为了满足广大信教群众的精神需要,不影响宗教在新中国的发展,1957年12月16日,四川省成都教区一致选举李熙亭为主教,成为中国天主教自选主教的先声。之后,全国其他教区也开始积极响应。1958年1月至3月间,江苏、四川、云南、山东、广东、山西等地一些教区分别选举了自己的主教。但是,这些选出的主教还只能算是“准主教”,只有经过正式、神圣的宗教仪式——祝圣之后,才算完成晋牧,才能成为天主教真正意义上的主教。而按原来的惯例,祝圣要经过罗马教廷的允许,但是新中国还没有同梵蒂冈建立外交关系,因而以上“准主教”都没有立即举行祝圣典礼。

  1958年3月18日下午,在中共武汉市委领导下,天主教汉口教区的21位神职人员在圣堂内祭台前,按教会仪式和传统的记名投票方法,选举41岁的董光清神父为汉口教区总主教。董光清当时怀揣着虔诚的信仰,对罗马教廷仍然心存敬意,但是新中国的主教却得不到罗马教廷的认可,董光清心里十分矛盾,压力很大。根据中共武汉市委统战部前副部长胡照洲的回忆,董光清为选举主教一事哭了三天三夜,而市委宣传部长黎智劝了三天三夜。3月19日下午,武昌教区神职人员在武昌花园山天主堂进行了同样的选举仪式,袁文化神父当选为武昌教区正权主教。之后,两地均于当天又举行了宣誓就职典礼。

  武汉市委机关报《长江日报》于1958年3月21日发表了题为《天主教反帝爱国运动又一胜利》的短评,文中指出:“汉口、武昌教区选出中国神父董光清和袁文华为正权主教,这是天主教的一件大喜事,是天主教会独立自主、自立教会的一项重大措施;也是武汉天主教界开展反帝爱国运动的一个跃进。”

  汉口、武昌两教区自选主教结束后,为了尊重罗马教廷,曾郑重地把选举情况电告罗马教廷,要求为了教众的灵魂利益为两位主教祝圣,但罗马教廷采取了与中国人民为敌的态度。梵蒂冈在以未建交为由拒绝的同时,表示将对祝圣者施以“超级绝罚”,即开除教籍。

  为维护新中国独立的尊严和中国天主教会的利益,4月9日,武汉市天主教会神父、修士、修女和教友1000多人举行集会,声言脱离罗马教廷的控制,实行独立自主,并发表《对梵蒂冈无理否认汉口、武昌两教区新选合法主教的抗议书》和《对罗马教廷传信部无理否认汉口、武昌两教区合法选举主教的质问书》,书中写到:“罗马教廷无理否认我们的选举,并使用无耻的恐吓手段,企图使我们放弃合法的神圣权利,听从梵蒂冈反动政策摆布,这是对中国人民和中国天主教的莫大侮辱,不能不激起我们无比愤慨,我们武汉市全体教职人员和教徒一直反对罗马教廷这一非法措施,并提出严正抗议!”

分享到:
责任编辑:湖一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