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胡也佛画作的妙趣在于 “俗”

作者:群姗 · 2015-08-22 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胡也佛(1908—1980)

  董桥先生曾作《胡也佛的女人们》一文,其中说他“只熟悉胡也佛的彩墨仕女,没有看过他画的小人书”,并称“当年他(胡也佛)跟张令涛合作画了很多本(小人书),也给冀美社画过《盘丝洞》和《蔡文姬》”云云。董桥先生所说“胡也佛”,又名胡若佛、胡丁文,也佛乃是其笔名之一。我倒是看过胡先生所画的小人书,而寒斋所藏又恰恰有董桥先生提到的那本《盘丝洞》。

  关于胡也佛的作品,论者可谓多矣。而依我这等普通读者的眼光看去,胡先生艺术的真正魅力当首先来自他那一手漂亮的“绝活”,即过硬的铁线游丝描。如董公所言,胡也佛与张令涛曾合作画过许多种连环画。而两人分工,据我闲览所知,乃是张先生起稿,胡先生勾线;不单如此,张先生名重一时,而其画稿勾线则非胡先生不请,这固然是张对胡的信赖,却可由此窥见,胡的功夫果真了得,所谓“十洲第二”(仇英,号十洲),并非浪得虚名。

  《盘丝洞》乃是胡也佛独自完成的作品,其手腕的高下藉此看得更加真切。此书是根据《西游记》第七十二、七十三回中唐僧师徒战胜蜘蛛精和蜈蚣精的故事编绘的,有图凡51幅。倘说这51幅图张张致妙绝伦,肯定过誉,但若说佳构迭出、“胡味”彰然却也符合事实。

  第四、第五两幅,描绘的是唐僧化斋途中巧遇蜘蛛精的情景,唐僧的袈裟和女妖的宽身袍衫,使胡先生擅画古装人物的本领得以充分施展,扑入读者眼帘的,乃是其刚柔兼施、恣意奔放的笔法,以及丝丝缕缕、挥挥洒洒而又纤雅娟秀的线条,这线条竟是一笔落成、气格自然,令人顿生神思飞扬之感;而要紧处,当数它的“精细”,女妖裙裾的流转、袍袖的摆幅已然很细腻,头发也不肯草草了事,毫发毕现,使人叹为观止。遥想自古以来,中国的画家或曰画匠正不知万千,就线条的精细、秀美、灵动而论,有几人能画过胡先生的么?我想,这或许便是前述的“胡味”了罢。

  众人皆称胡也佛的仕女画得好,却不曾道出其中的精神。照我看来,胡先生仕女画的特色,乃是一个“俗”字。这俗不是庸俗、恶俗、低俗的意思,而是紧接传统的、有着深厚民间基础、符合大众审美趣味的一种艺术范式,犹如“通俗文学”的称谓一般。

  仍以第四、五两幅说事。蜘蛛精变化的女子,虽仪态万端、婀娜多姿,却个个鹅蛋脸、丹凤眼、琼鼻秀耳配以樱桃小口柳叶眉,这似乎便是坊间民众经验想象中的传统美女——既有别于张大千的“高白胖”,也不同于陈逸飞的“精细准”,而是符合民间欣赏习惯的“通俗型美女”。无视或不愿承认这一点,只对胡先生的仕女画春风口角、一味褒赞,其实恰恰是对先生艺术精神的某种贬抑。或曰“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林黛玉”,可是大凡读过胡先生参与创作的《红楼梦》连环画的书友,或许会感觉他笔下的林妹妹好生面熟,仔细端详却突然发现,似乎还是那一个蜘蛛精变化而来,其“匠气”若此,也无可如何。这一点,似乎也不必为尊者讳。

  其实,看胡也佛的连环画,以我个人的经验,是不能只看人物的,或者还应该多看看其中的山水。《盘丝洞》中有两幅颇可说明问题。第一幅描绘唐僧师徒继续西行赶路的情景,在构图上,画家将大幅的空间用来画虬松怪石、小桥流水,以渲染春光明媚、柳绿花香的氛围。第二十一幅,师父被妖精掠去,师兄弟三人慌着要赶往盘丝洞搭救。胡先生取俯视,将笔墨投注在老树枯桠、青藤翠草的刻画上,而读者却并不感到层次紊乱、主次颠倒,反倒愈觉其滋润明洁、意境浑厚(见右图)。反观其笔法,除却他的拿手绝活之外,也还颇具唐寅的气象,其老笔纷披、勾勒皴擦,虽“拖泥带水”,却也天趣浑然、戛戛古意。

  胡也佛曾经夫子自道:“画国画和画连环画,起步不同,手势不同,效果也会有差异。一种是先连环画再国画,总会留下连环画痕迹;一种是先国画再连环画,作品就会多些国画气息。”由此突然悟到,胡也佛的连环画之所以广受喜爱,概因其作品骨子里所自然透出的那种通俗的、传统的艺术神韵,有这个做底子,自然会唤起读者的共鸣。

   更多精彩:《凯风智见:两大“影帝”飚戏成就清代满蒙联盟

分享到:
责任编辑: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