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多种民族艺术的结晶 风雨沧桑佑宁寺

作者:程德美 · 2015-09-07 来源:中国西藏网

曾经的湟北第一寺

  青海湟水河自湟源东去,经西宁、平安、乐都、民和,穿越整个青海东部地区。出青海不久,在甘肃河口汇入黄河。在青海东部地区,湟水河与南部的黄河平行东去,形成了青海最富庶的河湟流域。

  河湟流域建有众多的藏传佛教寺院。在湟水河以南,人们比较熟悉的有湟中县的塔尔寺、化隆回族自治县的丹斗寺、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文都大寺等。在湟水河北岸,有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广惠寺(郭莽寺),互助土族自治县的白马寺(玛藏岩寺)、甘禅寺等,曾有“湟北诸寺之母”之称的佑宁寺亦在其中。

  佑宁寺位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南五十乡寺滩村,距西宁约60公里。佑宁寺藏语全称为“郭隆弥勒洲”,亦称郭隆寺。清雍正十年(1723年)重建时,雍正帝赐额“佑宁寺”(意为保佑西宁)。

  藏历第十饶迥木猴年(1584年,明万历十二年),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从西藏去蒙古,在祁连山南麓见郭隆地区(今佑宁寺所在地)群山环抱,林木繁盛,郭隆沟曲折蜿蜒,山峦叠嶂,地形祥瑞。三世达赖喇嘛觉得这里一定会出高僧,建寺弘法之心遂生。后来,三世达赖喇嘛在蒙古圆寂,四世达赖喇嘛云丹嘉措从蒙古赴藏,又途经郭隆地区,建寺弘法之心弥坚。藏历第十饶迥之木龙阳年(1604年,明万历三十二年),四世达赖和四世班禅派嘉色活佛(成长传佛教格鲁派大活佛之一)建寺,这就是后来著名的郭隆寺,即佑宁寺。佑宁寺最初只有河谷中的显宗学院、大经堂、神殿以及一些简陋的僧舍等。

  到了明朝末年,厄鲁特和硕特部蒙古族首领固始汗率部进驻青海和西藏,以武力支持藏传佛教格鲁派发展。固始汗把河湟流域的大批藏族和土族部落封给了佑宁寺,佑宁寺从此获得了丰富的物资和大量的劳役。

  清代,由于格鲁派在藏族聚居区的绝对优势,佑宁寺也因此得到了迅速发展,先后建立了设显宗、时轮、密宗、医明4个学院,成为乐显密并举、体系完整的藏传佛教寺院。佑宁寺在鼎盛时期有大小经堂、僧舍等2000多个院落,僧侣达7700多人,并且下辖49座属寺,分布在青海互助、大通、民和、乐都、门源、化隆等县和甘肃的天祝、肃南、张掖等地,另在新疆、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等地也有属寺。佑宁寺由于历史上属寺众多,并且不少寺院由该寺僧人主持修建,关系密切,这些寺院的建立和发展也是佑宁寺辐射的结果,佑宁寺因此成为湟水北部地区最大的格鲁派寺院,有“湟北诸寺之母”之称,其影响甚至一度超过塔尔寺。

  章嘉活佛与清政府的亲密关系

  章嘉活佛是佑宁寺最有名的活佛转世系统(佑宁寺有章嘉、土观、松布、却藏、王佛五大活佛转世系统)。章嘉呼图克图(呼图克图是蒙古语“活佛”的意思)是蒙古最大的转世活佛。相传,章嘉呼图克图第一世为阿罗汉达尊,生于印度,四世以前都转世在印度,五世以后转世在西藏和青海。从十三世转世以后,始称章嘉活佛。所以,佑宁寺第一世章嘉活佛扎巴鄂色又被称为第十三世章嘉活佛。

  第二世章嘉活佛阿旺·洛桑却丹1642年出生在湟水河畔,是由第四世班禅认定的。1687年,二世章嘉活佛调解了蒙古部落间的矛盾后,在北京见到了康熙皇帝。此后,他奔波于西藏、青海和蒙古之间,为康熙皇帝解决了许多民族和宗教问题。1701年,他被委任总管蒙古藏传佛教事务。1706年,64岁的二世章嘉活佛被封为大国师和驻京呼图克图。在清代,有八大驻京呼图克图,但得到大国师称号的只有佑宁寺的活佛。

  第三世章嘉活佛若贝多杰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生于今天的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一个藏族牧民家庭,4岁时经五世班禅看视、确认。据说由于雍正皇帝对二世章嘉活佛十分景仰,当得知二世章嘉活佛转世灵童尚住在处于战乱中(厄鲁特和硕特部蒙古族固始汗家族起兵叛清)的佑宁寺时,雍正皇帝传旨:“朕的上师章嘉大国师之转世尚在彼处,应火速送来京师,不得有分毫伤害。”三世章嘉活佛被送往北京城后,得到了前世章嘉活佛所享有的一切待遇和封号,并和雍正皇帝的四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一起读书。三世章嘉活佛若贝多杰在京城学习了汉、蒙古、满等族的语言和文字,还学习了藏文经典,从此开始了与雍正皇帝及乾隆皇帝长达60年的亲密关系。

  清雍正十年(1732年),在三世章嘉活佛的努力下,雍正皇帝命令重建寺院,并赐额“佑宁寺”。1735年,三世章嘉奉雍正皇帝令,随皇子护送第七世达赖喇嘛回到西藏。1736年,雍正皇帝去世,乾隆皇帝登基,三世章嘉活佛被封为驻京掌印喇嘛,参与蒙藏事务处理,并将藏文大藏经《丹珠尔》译为蒙古文。三世章嘉活佛奉命到西藏、青海、甘肃、蒙古等地处理重大事务,在清政府处理蒙藏事务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745年,乾隆命三世章嘉活佛将雍和宫改建为一座藏传佛教寺院。1746年,雍和宫依藏族聚居区寺院之例,创建新年祈愿法会,创立了立宗答辩和授予学位的规矩。藏传佛教由此在皇宫里得到弘扬。

  1750年,清政府平定了西藏珠尔墨特那木扎勒叛乱事件,乾隆接受了三世章嘉活佛的意见,将西藏的政教权力交给七世达赖喇嘛,并授权达赖喇嘛管理西藏地方政务。要求一切重大事宜,概需事先呈请驻藏大臣和达赖喇嘛共同定夺。

  三世章嘉活佛若贝多杰经历了清代雍正、乾隆两朝,他作为乾隆皇帝处理蒙藏事务的重要助手及顾问,在促进蒙藏地区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一生为祖国大家庭的统一,为藏、满、蒙古、汉等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东奔西走,历尽艰辛。1786年,三世章嘉活佛在山西五台山圆寂,享年70岁。乾隆皇帝在五台山镇海寺为三世章嘉活佛建造了一座灵骨金塔。

  历经劫难,期待再度兴盛

  此后的历代章嘉活佛都一直驻锡在京城,第七世章嘉活佛意希多杰1891年生于互助土族自治县却藏滩,他经历了清朝的覆灭,拥护中华民国的五族共和,继续维护着中华民族的统一。在抗日战争时期,他继承了历代章嘉活佛国家、民族至上的信念,并成为中国佛教界的领袖人物。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的佑宁寺依山傍水,环境幽静,其建筑风格融土、藏、蒙古、汉族艺术为一体,可谓多种民族艺术的结晶。佑宁寺学经风气浓厚,曾经涌现出大批海内外有声誉的高僧哲人,被宗教界公认为佛学研究圣地。尤其是第三世章嘉、土观、松布学识渊博,著述颇丰,对藏传佛教、历史、医学、藏学、历算等诸多方面研究造诣极深,是我国佛教界、青海历史上的名人。遗憾的是,在清同治五年(1866年),佑宁寺毁于战火,大部分建筑和佛像、佛塔以及用金汁写成的7部《甘珠尔》、4部《丹珠尔》等珍贵的大藏经被全部焚毁。尤其是“文革”期间,这座名寺被焚为灰烬。今天,我们看见的佑宁寺大小经堂都是在“文革”之后修复的,有的目前还在修复中,气派、宏大的佛堂寥寥无几,至于文物几乎荡然无存。尽管如此,佑宁寺无论在藏传佛教史上,还是在青海历史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期待着它再度兴盛!

   更多精彩:《凯风智见:两大“影帝”飚戏成就清代满蒙联盟

分享到:
责任编辑: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