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设计和手工艺组成了生活的艺术文化

作者:陈琳 · 2015-10-08 来源:一财网

皮埃罗·里索尼的意大利火腿切割器

  与其吃那些用塑封袋包装好的速冻火腿片,还不如直接在餐桌上切割一整只火腿来得真实。在意大利设计师皮埃罗·里索尼(Piero Lissoni)的记忆中,儿时最爱去的场所之一,就是街边那些喧腾的火腿肉铺。身着皮革围裙的屠夫,一边与熟悉的老顾客拉着家常,一边身手灵活矫健地将火腿切割成纤薄的肉片。“这样的火腿铺俨然是个亲切的社交,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人际关系,真实的食物。传统的食物切割加工方式,让火腿吃起来格外美味。”

  所以,当里索尼萌生挑战餐桌礼仪的“疯狂”想法后,他绘制了大量关于意大利传统火腿铺的场景,还专门去寿司店观察日式料理的刀法,终于构思出一款能以最小幅度在餐桌上当场切割火腿的装置。在意大利厨具厂商Knindustrie工艺师的帮助下,这款手工打造的火腿切割器诞生了。

  “这套看上去很简单,但设计很巧妙,就像切牛排一样,你不用抬起手肘,只要将它调整到一个特定的角度,就能发挥杠杆作用,将带着咸鲜味,富含醇厚油脂的火腿肉当着众人的面,一片片轻巧割下。”《Wallpaper》杂志主编托尼·钱伯斯(Tony Chambers)在回复第一财经采访时也承认,在视觉呈现上,这款火腿切割器可能是今年《Wallpaper》“手工艺特刊”(Handmade)中最为“重口”的。

  2009年起,知名设计杂志《Wallpaper》每年都会策划一期“手工艺特刊”,集结全球优秀设计师、工艺家和制造商,以手工打磨制作的方式推出一系列包括家具、配件、时装、美食等在内的设计作品。特刊成品先在每年4月的米兰设计周以特展形式呈现,并在8月编成特辑。用钱伯斯的话来说,“手工艺特刊”旨在让设计师跳脱出为现有的工业流水线设计的思维,以手作形式挑战工艺和科技的极限。

  作为一枚“吃货”,今年的主题“吃喝玩乐”(food, drinks and entertaining)显然对足了钱伯斯的胃口。尤其让他感到兴奋的是,今年的特刊大咖众多,星光熠熠。英国设计明星汤姆·迪克森(Tom Dixon)、西班牙设计巾帼帕特里夏 奥奇拉(Patricia Urquiola)、德国工业设计狂人康斯坦丁·格里克(Konstantin Grcic)等纷纷贡献了作品。“工业化的餐饮加工方式,把人和食物之间天生亲密的联系生生割裂。”钱伯斯表示,“这一次,我们不要求设计师费尽心力去挑战工艺的极限,而是用手作的温度,重新弥合人与食物之间的鸿沟。”

汤姆·迪克森的咖啡五件套

  再造食物的温情记忆

  充满人情味的手作食物,以传统的饮食方式,在很多人的舌根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对于在伦敦长大的汤姆·迪克森来说,最温暖的记忆来自祖母正统的英式下午茶。印象中,祖母会不厌其烦地用多件器皿,经过多道工序,为大家烹制出香气醇厚的咖啡。小小一杯咖啡,拉近了亲友之间的距离。“机器研磨烹煮的咖啡,没有这种吸引力。”依照对正统手工咖啡烹制的记忆,迪克森亲手制作了咖啡五件套。不过,和中规中矩的传统器皿相比,这些咖啡器皿的线条已然被打上了其一贯的浓重摇滚味道。

  巴西著名设计师布鲁诺·贾哈那(Brunno Jahara)对金属材质也格外偏爱。今年年初,经过《Wallpaper》牵线,他为米兰城中一家巴西菜餐厅的有机沙龙量身定制餐盘。这家餐厅大厨使用的蔬菜原料,直接从餐厅后院的果园采摘。为了突出刚采摘的菜蔬的新鲜度,顺便让技痒的工艺师挑战一下金属延展性的工艺极限,布鲁诺借用了多年前巴西妇女去菜场买菜时必定会携带的“神器”——草编菜篮。当然,用一体成型的金属打造一个“菜篮”餐盘,难度可要比使用草编方式高得多。

布鲁诺·贾哈那的金属“菜篮”餐盘

  另一位来自美国的设计师彼德·伊芙(Peter Ivy),借鉴了父亲以前常拿在手中的酒瓶的造型,用手工打造了一批复古威士忌酒瓶。“每个瓶子的造型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每一瓶手工酿造的威士忌的风味也不同。”钱伯斯暗示,这是他见过的最好的威士忌酒瓶。当灌入这些带着手作温度的酒瓶时,威士忌不再冰冷,而是充满了“暖意”的酒精饮料。

彼德·伊芙的复古威士忌酒瓶

  成立才两年的北欧建筑工作室库尔曼·博伊(Kolman Boye),则贡献了今年Handmade系列中体积最庞大的作品——小吃吧。据说,两位工作室创始人正是凭借对儿时糖果店的记忆,结合北欧传统木工和日式精细木工,打造了这个高达4米的“庞然大物”。对欧洲人来说,面积不大的糖果铺是儿时美好的记忆:五颜六色的糖果从上到下摆放在橱柜中,店主顺着孩子们手指的方向爬上楼梯,为他们找到心中所爱。

小吃吧是今年Handmade系列中体积最庞大的作品

  小吃吧的构思正来源于此,两位建筑师找来哥本哈根的木匠搭建了小吃吧的框架,又邀请日本木工,制作了528块极薄的小餐盘,以搭积木的方式斜插在这些坚固的框架上。和糖果铺一样,看中餐盘中的哪款小吃,就得爬上梯子去拿。这种人与食物的互动,在米兰设计周的派对上取得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钱伯斯回忆说:“小吃吧为彼此不熟悉的人制造了有趣的话题,几乎没有看到拘谨的冷场,帮别人寻找食物让整个社交氛围相当温馨,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不少。”

  “手作的温度终究会被人记起”

  手作的食物只有搭配与之相对的手作餐具,才堪称完美。在怀旧复古的同时,设计师也不断尝试新的手作设计语言。

  和钱伯斯一样,比利时建筑师格兰·赛斯汀(Glenn Sestig)也是一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资深“吃货”。不用钱伯斯花费口舌,格兰主动请缨,参与今年的手工艺特刊。他喜欢用专业的解构思维观察食物,在他看来,完美的食物,通过大厨的妙手加工之后,通常包含了冷与热、水与火,甜与咸等很多种对比的元素。因此,格兰认为,能配得上这些食物的容器,也必定具备呈现这些对比的张力。

  由于多年从事室内设计的缘故,格兰对装饰石材相当熟悉,他决定让石材成为餐具的一部分。根据钱伯斯的描述,格兰的设计稿只修改过一次,为的是让圆形的玻璃罩穹顶和平整的切割石材在视觉上更为对比。

格兰·赛斯汀设计的石材餐具

  “餐盘的石材是从伊拉克千里迢迢运来的,那是格兰本人挚爱的含钛石灰华。”为了将石材打磨平整,格兰特意从比利时小镇聚尔特找来了相熟的石匠,用两天时间才能将拣选过的石材做成一个餐盘。不只是石材多变的纹理和玻璃的简素,还有平整与立体、简单设计与多功能使用,这些对比所产生的张力,都值得美食家细细品味。钱伯斯第一眼看到这件作品时,就笑称:“哈,看,这就是食物的延伸。”

  和格兰有着类似想法的,还有纽约珠宝设计师科拉·史班尼(Cora Sheibani)。她早就厌倦了由机械轧制而成的瓷器和金属餐具,认为手作食物本身的绝配就是手作餐具。作为一名珠宝设计师,她在银匠汉密尔顿先生(Hamilton & Inches)工作室的帮助下,制造出了一整套大小不一的餐盘。带着明显手工敲打的痕迹,这些餐盘合成完整的一圈,看上去就像为餐桌戴上了一条项链。“这是科拉设计过的最大的‘珠宝’,没有之一。”钱伯斯评价说,盛放在天然珠宝一般容器中的食物吃起来也格外珍贵。

制作中的珠宝餐盘

  事实上,近几年来,包括餐具在内的桌上设计在西方设计圈相当热门。和前几年邀请设计师做设计,仅仅为了挑战手工艺极限的主题相比,钱伯斯这次踩对了点。在米兰设计周上,这期Handmade系列格外受欢迎。有人透露,今年的这些设计,不仅在《Wallpaper》的商店中售卖,很有可能被其他品牌看中进行量产。

  “每个人都有追求精致生活的渴望,这就是为什么手作虽然一度萎靡不振,但终究还是会被人记起的原因。尤其当它在生活中找到了切实的落脚点。”钱伯斯曾经把设计和商业比作果酱和面包,如今,这位主编再度幽默了一下:“生活就像蛋糕,设计是覆盖在蛋糕上的奶油,而手工艺则是点缀在奶油上的糖渍草莓和覆盆子——是一种让生活变得不那么平庸的艺术。”

   更多精彩:《凯风智见:两大“影帝”飚戏成就清代满蒙联盟

分享到:
责任编辑: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