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没玩过立体书的童年是平的

作者:张知依 · 2015-10-26 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Glitter Mermaids》中的“景层”

  日前,青阅读记者来到米亚艺术与阅读馆,看到桌子上散落着许多圆形的纸片,工作室成员忙得热火朝天。立体书设计师把纸片裁剪之后,小心翼翼拼插在卡纸上的白色球形纸模里。他轻轻把纸模合上,与合上的书页无异,再缓缓打开,纸球从两页纸间弹起,宛如一颗星球横空出世——他们不仅仅是在做手工,也在酝酿着一个大计划。

  立体书的四种基本工艺

  今年8月底在北京图书博览会(BIBF)的展中展——“立体书的奇妙之旅”上,集中展示了100多本国外原版进口的立体书。身为策展人之一,中图公司儿童图书科的刘杨一边带我看展,一边讲解,并耳闻了我的阵阵惊呼。短短一个小时内,我看到的立体书数量比此前的总和还要多,目睹了让平面世界变得立体的奇思妙想———有“立体书之父”之誉的LotharMeggendorfer在1887年出版的《万国马戏团》,在立体的六个场景里骑士和小丑在表演,观众表情各异坐在舞台周围;翻开《爱丽丝漫游奇境》,三月兔和爱丽丝在玩牌,爱丽丝站在书页之上,身后的扑克牌像是被魔法师抛在空中;打开《漫步莫奈的花园》,植被和房屋一层一层立起来,作为读者的我完成了这次花园漫步……

  米亚艺术与阅读馆是这些展品的主要贡献者,而北京的民间立体书收藏人关仲平也为此次展览拿出了自己收藏的几本古典立体书。在他们的工作室里,晶晶、关仲平和刘杨为我讲解了究竟是怎样的技术支撑了我在书展上的目瞪口呆:“立体书有8种基本工艺,最为常见的是4种。”晶晶老师搬来一摞外国原版立体书,翻开讲述海底世界的《GlitterMermaids》,这本书最能体现“景层”:最远一层是海洋宫殿,中间一层是两条美人鱼在海洋中曼舞,最近的一层是五颜六色的海洋生物,可以从不同角度欣赏这场海底盛会。关仲平收藏了近百本外国立体书,称得上是大陆立体书的大藏家:“景层这种工艺真实地还原眼看到的情景,像是逼真的纸上3D,同样是描述一片海洋,作家要花3000字,但是打开有景层的立体书,远处的鲨鱼、近处的美人鱼就在眼前。”

  而“V形折”是让角色“弹起来”的技艺。翻动运用这种工艺的书页,书中元素的运动过程就展现出来。书页开阖间,恐龙的嘴张开,鸟的头探出来,折叠的古埃及神明舒展在纸上。“这是立体书呈现动作的基础,比如一个人手臂张开的过程就可以用V形折实现。”

 

  《Gods And Heroes》中的“V形折”

  接下来是“拉杆”,通常情况下,书页上会有一张小小的纸片作为提示。以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猜猜我有多爱你》为例,站在树桩上的小兔子伸开双臂说,我爱你有这么多……这些文字的解释,换做立体书版的《猜猜我有多爱你》,只需拉一下拉杆,小兔子的双臂就会在纸上画一个圆。“拉杆最重要的功能在于互动。”

 

  《猜猜我有多爱你》中的“拉杆”

  还有一种挑逗好奇心、蕴藏着惊喜的机关“翻翻”。我看到一本儿童工业启蒙读物《TheUltimateConstructionSiteBook》,有一页讲解吊车的装配,通过不断的翻动,一步一步演示了吊车“安装完成”的过程。“通过上下左右的翻动,故事情节产生变化。不管是孩子的英语学习还是认知,都可以在翻动当中完成。”晶晶说。

  看我听得入迷,关仲平提醒我,对于立体书而言,炫目的技法不是关键,“不是说工艺越复杂,书就越高级,设计者的创意和工艺的妥帖搭配才是最高境界。比如说,这些技法都可以用来展现一艘船,但怎么样最合适,还是要看设计者想让这艘船怎样动起来。”

  怎样创造中国本土的立体书

  看到好绘本,会感叹自己童年的颜色过于单调,在立体书展上,我开玩笑地说,和现在的孩子们比起来,我的童年是平的。能切身参与到一个故事里,亲手搭建书里的黄金屋,或者在看见大兔子的胳膊伸到书外时听妈妈讲:“我爱你有这么多。”这种感觉多好啊!

  “在比较完美的影像技术出现之前,立体书对于读者简直就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哪怕是3D技术发展到今天,立体书对一部分人仍然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纸的感觉不可替代。”刘杨说。我问他们,立体书和同样能交互的app有没有可比性,晶晶举例说,立体书在材料上有平板电脑无法实现的东西:比如一本介绍花园的书,可以加入有花香味道的香料;比如一本关于动物尾巴的书,老虎的尾巴可以贴上毛茸茸的材料,让孩子在阅读的时候有触觉的记忆,以及纸张摩擦发出的声音。“爸爸妈妈和孩子共读一本立体书的过程是有温度的。”刘杨补充说。

  由于在国际立体书展上收获了读者热评,前段时间,米亚艺术与阅读馆把立体书展带进了学校,孩子和家长又是眼前一亮,“妈妈们都问我,在哪里能买到这些书。”她们其实有些担心,怕家长只是买回一本会动的书来讨好孩子,“大众应该理解立体书真正的意义,现在对此的推广是缺少的。对于孩子而言,立体书最大的意义在于打破思维上的限制。”晶晶说。

  另外的遗憾是,这些把万物拉到眼前的立体书全部是进口的,如此富有创意的图书类型,中国本土还很落后。“有的设计学院的学生见识过很炫的立体书,就说我要做这样的。就好像听到一首特别好听的曲子,也马上想写一首。没有系统的课程给学生们介绍,谈何原创?”

  于是她们开始策划本文开头提到的“大计划”。“米亚艺术与阅读馆和北京立体书联盟正在筹备一个立体书课程,面向孩子也面向中国年轻的设计者。希望能在孩子心里埋下创意的种子,也能为中国的立体书设计提供一些帮助。”制作组的老师手制的模型,即是为了讲解基本的设计技巧。“针对孩子们的课程,除了讲立体书的故事,还要指导小朋友们动手尝试一些简单的工艺,让他们从小接触到好作品,打开立体的童年。”

  至于如何面向年轻的设计者,课程筹备组想从头开始,带着有志于做本土立体书的设计者冒险,改变我们“拆开创造”的现状:“本土的创作不是没有,历年都有人拿立体书做设计,但其实大家都用了笨办法——拿好作品模仿借鉴。让学生们拥有基础的技艺,再根据自己的想象去设计属于自己的立体书,才更有意义。”关仲平说。

    更多精彩:《凯风智见:两大“影帝”飚戏成就清代满蒙联盟 

分享到:
责任编辑: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