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互联网嫁接传统戏曲前景如何

作者:胡子白 · 2015-11-04 来源:中国江苏网

 

  王珮瑜。图片来自网络

  唱歌唱得家喻户晓叫做明星,唱戏唱得妇孺皆知叫做“角”,“角”不仅要唱得好、演得好,还得有人捧。过去,能够捧角的非富即贵,不仅可以在戏园子里捧,还能把角请到家里来唱堂会,想听什么点什么,玩“私人订制”。这对于平头百姓来说,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这事儿到了2015年的10月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据10月23日出版的《扬子晚报》报道,南京票友高利平等在众筹网发起了一场京剧众筹活动,戏迷们要出钱邀请“当代孟小冬”王珮瑜明年初来南京演出。传统戏曲也玩上时髦的“众筹”了,这吸引了不少网友的目光。而且,从活动开始的前几天的情况来看,效果相当不错。

  如果这次“众筹听京剧”一旦成功,将成为全国第一个吃螃蟹的,戏迷不仅能在自家门口看到好戏,还能自己选定剧目、零距离对话名角儿,意义非同一般。

  从戏迷的角度上说。以往都是被动的等待,名角儿什么时候来南京了,才能亲临现场过一把瘾,而至于听什么还得看节目表上的,人家唱什么你听什么,顶多也就是在最后名角谢场的时候大家一起起起哄,让人家加演个经典的唱段,很难解渴。而众筹,等于是大家凑份子把梨园大家请来了,大家也就可以在偶像的戏谱上进行一番取舍,像堂会一样点戏,而且还可以交流和互动,获得前所未有的体验。

  从名角的角度上说。在众筹的演出中所有的听众都是忠实的粉丝、最铁杆的拥趸者,自己的每一点精彩的发挥都将获得热烈的回应,这样的感觉绝对是以前所不可想象的。过去,名角的活动基本被经纪人和机构所垄断,听戏者中不乏似懂非懂的各级领导和边缘的戏迷,很难形成共鸣。加之传统戏曲又无法像流行音乐一样一呼百应,日积月累,以京剧为代表的国粹越来越脱离生活,脱离观众,被当做可望而不可即的“阳春白雪”,无法进入寻常百姓家。

  从市场的角度上说。许多年以来,文艺演出行为都由政府和企业所主导,经纪公司牵线搭桥,请哪些名角,在哪里表演,甚至票价多少,全是自说自话。有了机构兜底,票能卖出多少往往也被习惯性忽视,只要赠票把座位填满,至于是不是真正的戏迷完全不在考虑之列。于是造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标价几百上千的票在开场时往往被十块二十块一张地转让。不能不说,这已经是演出市场的痼疾。“众筹听京剧”的尝试让演出市场没有了中间环节,填平了文艺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鸿沟,让他们直接面对面,不再被中间环节“盘剥”,好处显而易见。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弘扬七种文艺精神的论述,为文艺的发展与繁荣指明方向、设计顶层、注入动力、提振士气。他指出“文艺工作者要志存高远,随着时代生活创新,以自己的艺术个性进行创新。”并强调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而“众筹听京剧”的尝试无疑是习总的文艺发展观的落地之举,把现代互联网的手段与传统戏曲进行了有效的嫁接。相信,曾经风靡神州大地的国粹京剧可以插上新的翅膀,重新起飞,重新翱翔,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更多精彩:《凯风智见:两大“影帝”飚戏成就清代满蒙联盟

分享到:
责任编辑: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