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人类的工作时间并没有增加 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忙

作者:佚名 · 2015-11-04 来源:腾讯娱乐

  1930年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曾对未来100 年进行预言:美国和欧洲依旧繁荣,以至于人们一周只需要工作15个小时。约翰说,“我们的子孙”要关心的将是如何打发他们大量的闲暇时间。

  可现实好像并没有那么乐观。如今《时间是挤出来的》之类的书籍层出不穷,美国民调中“总感觉忙碌”的比例从1965年的24%上升为2004年的34%。西方社会的主流观点也是现代生活要比以前忙多了——工作、家庭、智能手机和电子邮件似乎无休止地占据人们的每分每秒。

  而据《自然》网站10月21日报道,牛津大学时间研究中心正试图通过涵盖“来自全球30个国家、时间跨越50年、记录大约85万人日常生活”的日记资料找出现代人感觉生活忙碌的秘密。这些日记给出了完全不同的回应。牛津大学时间研究中心把有偿和无偿工作时间都计算在内,发现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平均每周工作小时数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都没有很大改变。

  换言之,你根本没有你想得那么忙。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你总觉得自己“没时间”?

 

  为何现代人觉得比以前忙?

  牛津大学时间研究中心创始人兼主任、社会学家乔纳森·乔谢力(Jonathan Gershuny)在2005 年的一份研究中比较了1961年、1983年及2001年的英国日记。他想知道人们比起40年前是否真的工作了更长时间。

  结果是“依情况而定”。他们发现,男性减少了有偿工作的时间,但增加了对无薪工作的投入。而女性做了更多带薪工作,减少了无偿劳动。换言之,总体上看时间变化不大。

  美国和西欧国家的其他研究也有类似结论:工作时间总体变化不大,至少在一些研究中人们的闲暇时间还略有增长。“每个人都比以往更努力地工作”,似乎并不能得到非常有利的支持。“如果你去观察全国平均使用时间的数据,你会发现工作整体时间并没有真的增加。”乔纳森的同事、社会学家沙利文(Oriel Sullivan)如是说。

  而且,他们发现许多国家的人其实高估了他们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在美国,有人猜测自己的一周工作时间达到了75小时,被证明其实高估了50%。而教师、律师、警察这些职业更常常把自己的工时高估了20%。

  但一些特定群体或许要另当别论。根据乔纳森、沙利文等人的另一项分析,有两类人确实工作更为辛苦。一类是打工的单身父母,还有一类是受过良好教育、但小孩年纪尚小的专业人士。后一群体往往感到自己背负着极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工作同时还要挤出时间来陪陪孩子。

  那么为什么多数人也都觉得自己时间紧张呢?乔纳森等人分析,上述那些同时背负工作与生活压力的专业人士往往是研究这一社会现象的专家学者、媒体人士——换言之,这些容易在社会上“发声”的人本身确实比较忙。

  此外,乔纳森认为人们对工作与休闲的态度转变也是原因之一。在十九世纪的欧洲,充裕的闲暇时间标志着此人社会地位高。但到了二十一世纪情况就不一样了,“忙”反而成为一种特别的地位标志。很多人会觉得,见面时说自己忙才象征着有身份地位,而那些说“我不忙”、“我没事做”、“我就在家看电视”的人,好像一听就没啥社会地位。

  同时,电脑与智能手机的出现也有影响。耐人寻味的是,美国的实验者很少记录他们使用智能设备(比如手机)的情况,因为使用手机已是如此普遍,普遍到实验者都觉得没必要把使用它当成一件事情看。

 

  研究人员在用摄像头记录实验对象一整天的活动的同时让实验对象用日记记下自己每时每刻在做什么。上下两根色块条分别代表摄像头和日记记录下的活动,灰色为睡眠时间,浅蓝色为工作时间,深蓝色为花在路上的时间,草绿色为家务和陪伴家人时间,深绿色为社交时间,白色为个人兴趣以及使用电脑的时间,浅紫色为浏览大众媒体的时间。

  被标准化的时间研究系统

  搞笑的是,尽管致力于时间研究,牛津大学时间研究中心研究员的时间管理比起别人也好不到哪里去,甚至更差劲。乔纳森·乔谢力就坦言自己的时间管理可谓一塌糊涂。

  乔纳森创办的时间研究中心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 年代,当时他在英国苏塞克斯大学才开始教职生涯。因为一次想要预测未来几十年社会和经济情况的契机,他意识到有关“人们如何花时间”的实证证据非常之少。

  乔纳森开始调查,并让实验者记录他们的日常活动。此外他也找了不少资料,比如来自英国BBC 的调查日记。这一调查日记可有来头。1961 年英国越来越人开始同时使用电视和收银机,BBC因此想研究一天中何时是播放节目的最佳时段,所以展开一份调查,记录受访者一天里每半小时都在做什么。结果这就成为2363 份涵盖英国人日常生活细节的日记资料。此外,乔纳森还在一个已经发霉的破箱子里发现了记录20 世纪30 年代人们日常生活的约1000份老杂志。

  后来,乔纳森收集的日记越来越多,日记的来源也来自世界各地。若要对这些日记进行有意义的比较,他要把它们放进标准化的格式里。

  所以在20 世纪80 年代(那时乔纳森已经在英国巴斯大学工作)他开发了一种跨国时间研究:在一个设有41个代码的时间系统中,每一项活动都赋予一个代码(比如园艺是9;睡觉是16;放松是36)。根据这一标准,乔纳森等人发现1988 年英国女性都少做家务了,相反男性倒是多做了些。

 

  四个图表分别代表英国男(上)女(下)在1961年(左)和2015年(右)进行各项活动所占一天总时间的百分比。根据调查,男性和女性用在休闲娱乐(深绿色)上的时间都有小幅提升。男性离家工作(浅蓝色)的时间减少,而女性离家工作的时间则大幅增加了。

  到了21世纪初,许多国家开始使用这一被标准化的研究系统。美国劳工统计局从2003年开始每年都要以此对人们的时间使用情况进行了解。2008年,乔纳森获得资助在牛津大学成立了时间研究中心。这一中心在2013年还分别获得了欧洲研究委员会(ERC)和英国经济与社会研究委员会(ESRC)的拨款,以成立“日记数据库”。

  “我一直想要做的事,突然就获得了资金支持。”乔纳森说。而他一直想要做的事情中,其中有一项就是找出为什么现代人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据悉,牛津大学时间研究中心正尝试对这一延续50年的老方法(即通过日记了解时间)进行重要升级。除了要求人们手写日记,研究中心从去年起还为实验者分发了电子健身跟踪器和能捕捉日常生活照片的小型照相机。“这个想法极富挑战性。”中心项目负责人、社会学研究员Teresa Harms说,“新的技术方法是不是比过去我们所用的都要好?” 

    更多精彩:《凯风智见:两大“影帝”飚戏成就清代满蒙联盟 

分享到:
责任编辑: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