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相信在车票或机票的另一边,会有张饭桌等着你回家吃饭。而现在还未能出发的你,也可以在一月来天桥艺术中心,看一部给你煮饭的话剧,在饭香中陪你度过北京的寒夜。
《有饭自然香》的故事背景设置在1960年代的香港,讲述的是历尽千辛万苦偷渡来港的大陆仔阿标,为了充饥在然香饭店偷了一碗饭被众人抓到,好在众人同情阿标的境遇,最后得以在然香饭店打工。而阿标也为了要赚这一口饭,发愤图强,因缘际会结交了做电器行的蒙老板,并得到了赏识,成为了电器行的员工,并被委任推销几经改良的新产品——电饭煲。该剧展现了60年代香港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守望相助的温情。在面对艰难的生活,那些小人物的身上却充分体现出了刻苦耐劳、自强不息的香港精神。正如导演陈敢权所说“我正是希望通过电饭煲这‘一口饭香’,从怀旧角度,去展现60年代香港经济起飞时,整个社会那种努力上进、同舟共济、互相关怀的风貌,展现出怀旧的‘人情味’。”
《有饭自然香》中所呈现出六十年代老香港并不像过往港片中所呈现出来的香港,没有警察匪徒街头巷战,没有摩天高楼商海沉浮,有的只是最为质朴的一碗饭中的人情味。陈敢权坦言,当前香港人情味越来越稀薄了,“在很多人看来,香港是一个缺少人情味的地方,所有人好似都在朝钱看,但过去并不是这样的。”他对于当前香港社会也充满无奈,“所以我才会写这样的剧,希望能重拾‘香港精神’”。
苏轼在《浣溪沙》中写道“人间有味是清欢”。《有饭自然香》恰如词中所言,是不需重油重辣,却也能让你铭记的美味。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春节的一顿团圆饭……生活在一个拥有丰富饮食文化的国家,吃饭对于国人从来都不只是简单的果腹,一道家乡小吃能唤起多少乡愁记忆,一顿团圆饭能让数亿国人为之千里奔波。《有饭自然香》,用最简单的一碗饭,带你回到记忆里的旧时光。
香港话剧团的原创话剧《有饭自然香》将于1月29日至31日登陆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这出戏讲述六十年代,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因缘际会在香港相遇,由互不相识到彼此扶持,从中走过艰难岁月,见证香港各种变迁的感人故事。
赠票时间
凤凰文化将赠出10张29日(周五)的《有饭自然香》剧票。转发本条微信到朋友圈并截图发送至后台,附上您的姓名+电话,即可参与抽奖。幸运观众可于演出当晚在天桥艺术中心东门售票厅(具体位置是进门右手边有三张白色桌子中间那张)凭姓名+电话取票。感谢天桥的包养。
该剧一大特色在于全剧采用粤语对白,这对于谙熟普通话和京片子的北京剧迷们来说,既存在挑战,又充满异地文化的新鲜感。为了让京城观众无障碍理解剧情,深入体察全剧传达的情感,更好的品尝这碗“香饭”,小编精心梳理了剧中独具特色、又不太容易理解的粤语台词,方便大家理解,防止亲们观戏时各种望文生义,陷入云山雾罩之囧境,让演员好似“鸡同鸭讲”!
1. 狗头:然叔没有跟你说吗?既然大家同屋共处,就要“同屋共煮”了,不用太计较吧。
出自序幕,然香饭店的住客狗头常在店家蹭饭,当麻包雄试图向他索取伙食费时狗头如是说。“同屋共处”与“同屋共煮”粤语发音类似,“处”读音类似“趋”的音,“煮”类似“举”。狗头为了蹭一碗饭还真不把自己当外人。
2. 麻包雄:【吭唱】鬼叫你穷嘛顶硬上!
出自第一场开头,麻包雄为了引诱落难的阿标故意哼唱的小调。“顶硬上”为粤语口头禅,意指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例如:“逼到埋嚟,只能够顶硬上喇。”(事到临头,只能拼着命去干好它啦)。全句读作“鬼(连读‘瓜一’)叫(连读‘哥一欧’)你(连读‘馁一’)穷(连读‘克奥嗯’)嘛(读‘骂’)顶(连读‘迪嗯’)硬(读音类似一声的拼音ang)上(连读‘桑嗯’)”,小编已吐血阵亡。。。
关于这句粤语口头禅,著名广东籍作曲家冼星海曾谱写歌曲《顶硬上》献给母亲,表达自己对母亲一生坚韧顽强的生活态度的歌颂。《顶硬上》的音调是冼星海根据广东搬运工人劳动时发出的喘气声而作,至今很多粤港澳人都能哼出这个耳熟能详的曲调。另外,香港大作家黄沾作有《鬼叫你穷》,它是国语电影《唐人街小子》主题曲。这首歌也是黄沾以广东人熟悉的苦力口头禅“鬼叫你穷呀顶硬上”改写而成。生活如此落魄还有心情哼着小曲,倒是很符合麻包雄乐观大气的心态。
3. 麻包雄:呸,无凭无据,怎知道你不是白撞的?
出自第一场,麻包雄质疑阿标是他亲戚。“白撞”(读音类似“拔宗”)和国语“撞骗”意义差不多,指冒充跟别人相熟的样子混进人家去行骗。自己突然多出一个小舅子,又是衣衫褴褛、破门而入的“小偷”,也难怪麻包雄有眼无珠把阿标说成是“白撞”。
4. 然叔:谁娶了你只“铁嘴鸡”,真是倒大霉 !
出自第一场然香饭店老板然叔嗔怪松好处。粤语中“铁嘴鸡”(读音类似连读的“踢左一嘎一。。。很想哭有木有)指说话尖酸刻薄,嘴巴厉害的人。该词莫名戳中笑点,用一只铁嘴巴的鸡来形容伶牙俐齿的松好,倒十分贴切!感叹语言的神奇~
5. 小光:你不着急吗?我为了你将来不会变成“豆皮婆”,我每次吃饭,都把饭粒吃得干干净净的。
出自第二场,小光调戏送好时。“豆皮”(读音类似连读的“大屋配”)是“麻脸”的意思。调侃自己的心上人还真是不遗余力,所谓打情骂俏大概如此。
6. 松好:你又这么大声干嘛?阿姐,拜托你下来说话好了。为何要像演楼台会那样呢?来吧 !【戏曲动作】小姐请“下楼”。
秀姑:【笑着,走下来】你才“下流”。口里不干不净的。
出自第二场松好和大小姐秀姑的对话。粤语中“楼”与“流”发音相同(连读“腊欧”)。松好忸怩作态请秀姑下楼,仿佛一语双关,看来早已洞悉秀姑与阿标之间的情愫,故意顺水推舟、将错就错吧!
7. 阿标:我“一个仙”也没有。
出自第三场麻包雄逼问阿标是否有带财物来港,阿标回答语。“仙”“斗零”都是香港的习惯说法, 不属于粤语固有词汇。粤语“仙”(用汉语拼音读一声sin)有可能是英文cent的译音,即一分钱。可怜的阿标逃难来到香港,浑身上下一文不名,别说一块钱,连一分钱也没用。
一仙 = 一分钱
一斗零 = 五分钱
一毫 = 一毛或一角
8. 小光:松好说,她以前是大户人家。大小姐学识很好。不过也有人说大小姐是带着整箱金条逃难而来。所以现在许多人都想追求她,人人都想吃她的“拖鞋饭”。
出自第三场,饭店伙计小光向阿标讲述秀姑的身世。粤语中“拖鞋饭”即为“软饭”的意思,指男人依靠女人生活。“拖鞋饭”读作拖(用拼音读一声to)鞋(连读“哈一”)饭(连读“发嗯”)。大小姐秀姑出身大户人家,落魄来港,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称个几箱金条还是不成问题的。
9. 戴先生:可是我还记得。上次被人“拆穿西洋镜”,希望你别见怪。
出自第十一场,戴先生再次向秀姑示好并邀约吃饭。“拆穿西洋镜”源自上海话,西洋镜有一重意思指新奇好玩的事物。后逐渐引申为骗术等。拆穿西洋镜意指拆穿骗术。戴先生估计早年在上海滩混过,说起上海话来毫不含糊。粤语“拆穿西洋镜”读作拆(读“擦”)穿(用拼音读一声qun)西(连读“撒一”)洋(连读“要嗯”)镜(连读“该嗯”)。
10. 狗头:阿标,你的锅都是注定要“打铺盖”了。
出自第十三场,阿标的电饭锅遭到众人退货,事业遇到挫折,狗头发感叹道,说阿标的电饭煲没有市场,只能“卷铺盖走人”。“打铺盖”读作打(读“达”)铺(读“剖”)盖(连读“高一”)。
11. 然香饭店内,落场时段店中无人。麻包雄与然叔对坐喝茶。
出自第十六场旁白。“落场”是香港餐饮业用语。泛指餐厅生意较淡薄的时段,如午市和晚市之间的时间。“落场”读作落(读“涝”)场(连读“吃昂”)。
12.“影画戏”与“工展会”
出自第十七场,阿标托秀姑代为写信,诉说衷肠。他劝“心上人”多看看“影画戏”和“工展会”。电影传入中国后在1901年被称为“奇巧明灯戏法”,后又称为“影画戏”,到20世纪20年代“电影”一词才出现。影画戏读影(读“赢”)画(读“娃”)戏(读“黑”)。“工展会”拥有70多年历史,在香港可谓无人不晓,是很多港人每年都逛的大型户外展览会。会场展销林林总总的中外品牌产品如食品、厨具、电器等,很多摊位提供折扣优惠。工展会读工(读“工”,总算有一个和普通话读音相同了。。。)展(连读“子音”)会(连读“屋一”)。剧中情节背景为上世纪60年代,阿标仍称电影为“影画戏”,看来还真是相当不入时。
13. 马姐:我也捐钱救小明!整个月“打斧头” 得来的钱都给你们了!
出自第二十场,女佣马姐被大家感动捐出自己的钱财赎回小明语。“打斧头”是广东俗语,意指佣人私下抽走部分东家给的买菜钱。连马姐都把自己从东家揩的油奉献出来赎回麻包雄的儿子小明,真是大义凛然!打斧头读作打(读“达”)斧(读“夫”)头(连读“他欧”)。
14. 小光:哗,今晚有一道菜,叫“豉椒收青口”。
马姐:要你“今朝收口”呀!
出自第二十三场,众人挽留麻包雄吃饭语。粤语“豉(用拼音读二声si)椒(连读‘兹优’)收(连读‘撒欧’)青(连读‘疵应’)口(连读‘哈欧’)”与“今(连读“嘎目”)朝(连读“疵优”)收口”发音近似,马姐冀望麻包雄能振奋做人,肩负起一个家长的责任。
更多精彩:《凯风智见:两大“影帝”飚戏成就清代满蒙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