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从主要看气质到晒模糊照片:网络狂欢都无聊

作者:佚名 · 2016-02-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朋友圈突然一片“霾” 想看见照片必须发红包 图片来源:现代快报

  中新网北京1月28日电(唐云云)前日,微信朋友圈突然被模糊照片刷屏,短时间内掀起了一场网络狂欢。前不久,霸占网络的是“主要看气质”。再往前看,“测颜龄”、“脸萌”、“足迹”等都为晒照提供了好机会。而引发网络狂欢的样式还有很多,流行语、表情包、段子、挑战都能风靡网络。有人说这样的网络狂欢挺无聊,但无聊为何还会这么火?

  模糊照片刷屏朋友圈

  26日傍晚,朋友圈突然被模糊照片刷屏,蒙着毛玻璃的照片满天飞。

  原来这是微信首次公测“红包照片”。参与测试的用户,在朋友圈发布照片会自动显示成模糊版,朋友们如果想看清晰版,就必须发出一个现金红包,顺便可以评论点赞。

  不少用户纷纷脑洞大开,抛出各种颇具亮点的“内涵图”、 “趣味照”,其中不乏全家福、童年照、身份证照等。甚至有人为吸引眼球,给照片配上了有色情暗示的文案。

  这样一个创意的玩法,短时间内掀起了一场网络狂欢。来看一下网友的花式评论: “平时有些人的自拍我早就不想看了,现在终于打码了”;“已经穷得看不起朋友圈了”;“这么多年的白内障终于被治好了”;“原来我也有靠脸吃饭的一天”。真是充满欢乐!

  但是,根据某网站的调查显示,大部分网友认为“发红包看照片”太无聊。据悉,截至26日21时,共16888人参与了调查,85.64%的人表示“很无聊,不想再看了”,仅有11.61%的网友觉得有趣,想一起刷屏。

 

  这张专辑宣传照引发了“主要看气质”风潮。图片来源:北京晨报

  “主要看气质”走红

  由于微信提前结束公测,“发红包看照片”仅持续了很短的时间。而上一次的网络狂欢“主要看气质”则火爆了较长的时间。2015年12月,“主要看气质”在社交媒体“刷屏”,也引发了媒体关注。

  据悉,“主要看气质”源于一个简单的游戏。规则是朋友A发出一张自己的照片,标题为“主要看气质”。如果有朋友点赞或者回复,就是中招。继续游戏有两种选择,要么在朋友圈接着发“主要看气质”的照片,要么给A发5.21元红包。按照此规则,有网友一天时间就收到40多个红包,有200多元。

  “主要看气质”的梗从何来?得到大多数网友认可的说法是源自歌手王心凌的专辑宣传照。图中,王心凌穿着造型夸张的纱裙,手拿汉堡,张大口做出要吃状。网友表示,这种风格脑洞大开,王心凌回复说,“主要是看气质”。

  朋友圈游戏结束后,“主要看气质”又作为流行语被广泛使用。《咬文嚼字》杂志社公布的2015年度热词中,“主要看气质”也成功上榜。

 

  how-old网站的测颜龄示范图。网络截图

  APP提供晒照机会

  有报道称,“主要看气质”是换个方式晒自拍。如今,在一些人群中,自拍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并借助网络一再成为“病毒式传播”的载体。还记得“测颜龄”自拍照吗?

  2015年5月,一款由微软推出的“How Old Do I look”软件爆红网络,引发了全民一场停不下来的 “测颜龄”热潮。

  这个软件通过面部识别技术,对用户上传的个人照进行分析,得出用户的面部年龄。测的年龄比实际年龄小时会开心,比实际年龄大时会心塞, “颜龄”高低直接影响网友心情。有“心机”的网友通过改变穿着、妆容、发型、自拍角度等方法,让自己的“颜龄”降低。

 

  “脸萌”照片 人民网 柏可林 摄

  回想起来,“脸萌”、“足记”等APP也曾红遍各种社交平台,掀起晒照热潮。“脸萌”会根据用户的长相特点,将自拍照转化生成可爱风卡通照;“足记”则为普通的生活照配上电影金句、名人格言等,提高照片的逼格。两者都曾刷屏朋友圈。

 

  比尔·盖茨参加冰桶挑战。资料图

  流行语、表情包、段子、挑战都能风靡网络

  除了“主要看气质”,“duang”“城会玩”“有钱就是任性”“吓死宝宝了”“在下叶良辰”“且行且珍惜”等流行语也都曾引发网络狂欢。表情包也是如此,《还珠格格》福尔康、《情深深 雨濛濛》雪姨、马景涛、应采儿等人物生动而夸张的表情都曾被制作成表情包,被网友广泛使用。

  同样让网友狂热的还有网络段子。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出现的“挖掘机”段子。当时,各种版本的挖掘机故事纷纷出炉,网民每说完一件事,发表一个评论、跟帖,无论有无关系,末尾都得来上一句:“那么,问题来了。挖掘机技术哪家强?”

  不少明星、大V也都乐于制造段子供网友消遣。韩寒、刘烨、王思聪等人都是造段子的好手。“王思聪同款”曾掀起网友大规模的恶搞。2014年6月,王思聪发微博,称自己购买了200块钱的电脑桌,并抱怨京东送货太慢。这条微博迅速走红,“富二代居然买这么便宜的电脑桌”演变成网络狂欢。有网友假扮“王家亲戚”,催京东发货;还有的晒起自己的电脑桌,想与首富之子比豪。淘宝上也卖起了“王思聪同款电脑桌”,“售价200元,童叟无欺”。

  “左边放上点你的人的照片,右边放上自己的照片。点十个人继续传递微笑。被微笑刷屏是件好事!”2014年11月,以“传递微笑”为口号的“微笑挑战”开始刷屏朋友圈。据称,“微笑挑战”由感恩节而来,最初的目的是“用微笑感恩身边所有人”。

  同年,在“微笑挑战”之前,“冰桶挑战”也一度风靡。参加者通过网络发布自己被冰水浇遍全身的视频,可点名邀请其他人参与。被点名者要在24小时内接受挑战,否则就要为对抗“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捐出100美元。国内外互联网大佬、娱乐界明星、微博“大V”等,很多都积极参与。

  网络狂欢都无聊吗?

  不少人提出,这些网络狂欢其实都挺无聊的。心理学学者唐映红认为,无聊消遣是人们的天性之一。人们关心绯闻八卦的兴趣,一定大于真知灼见的讯息。做无聊的事情就能够帮助我们消解失控的不安情绪。所以,当互联网上找不到恰当的有意义或有价值的事情值得做时,就需要通过无聊的事情来填充。

  但唐映红也指出,无聊不应该成为互联网所谓的“主旋律”。像“冰桶挑战”的初衷并不无聊,而是为罕见的渐冻症患者募资。互联网的价值却绝非无聊的讯息,而是在无聊的讯息中的不可遏止的学术探索、资讯分享、社群沟通、社会互动和诉求的表达。这才是瑕不掩瑜的“主旋律”。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张晓明则提出,无聊也是一种意义。传统的价值社会、意义社会逐渐消解,演变成多元而包容的现代社会,价值和意义的判断也发生了变化。并非所有的事情都要有意义,而且意义的标准也不再只有一个。

  张晓明说:“我不太赞同用无聊这样的词去形容这些网络现象,无聊是带有贬义色彩的,而亚文化未必就是不好的。比如‘打酱油’,最初说的那个人,可能就是随口一说,没什么意思,但是在后来的传播中,成为了固定的意象。再比如日常的娱乐,在传统的价值中判断,看起来是无聊的,但它的背后有它反映社会、批判社会的意义”。

  中国网络视频研究中心官方微信则给出如下解释:病毒式传播看似泛娱乐化时代中,大众的非理性狂欢。但如果我们对现象进行深究就不难发现,每一次病毒式传播,其实也都在满足受众的某一项关键诉求。比如“主要看气质”,有网友就直言不讳:就是找个合理的理由发自拍呗!满足“展示自我形象”和“愉悦/娱乐”的诉求。

    更多精彩:《凯风智见:两大“影帝”飚戏成就清代满蒙联盟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青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