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反邪教小说《她来了》连载一:入学那天

作者:郑怡 · 2016-03-09 来源:凯风网

  编者按:郑怡先生所著的反邪教中篇小说《她来了》,讲述的是主人公秋实和初恋女友春花两家之间发生的故事。围绕两人的大学生活和工作后的经历,由于春花误入邪教“全能神”而有更多的交叉,她的到来带给主人公秋实甜蜜的记忆,也给秋实一家带来了生活的磨难。最后春花和秋实妻子郑芳双双摆脱邪教,重新回归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之中。

 

  图片来自网络

  9月的郑州,金风送爽,早晚间已经没有了夏日的燥热,但北方内陆城市昼夜温差较大,时至正午,火辣的骄阳照样灼热得令人睁不开眼睛。

  秋实背着重重的行囊,忙着入学前的报到,他考入的这所大学,是省会的一所大学。这所大学今年第一届招生,位于郑州市北郊农业路中段,是在原来的一所师范专科学校的基础上改建的。郑州市有着“绿城”的美称,高大法国梧桐树像一把把巨伞将整个城市遮盖起来,装扮得郁郁葱葱很有生机。学校绿化也很好,到处是绿荫草地,花团锦簇,鸟语花香,数条欢迎新生入学的大红横幅迎风招展,到处是一片喜庆的气氛,一片欢乐的海洋。穿梭在校园的绿荫大道中间,还能感觉到丝丝的清爽。

  秋实来自于豫北农村,少年时的他常常为父母给他起的这个名字而感到自豪。他姓秋,秋瑾的秋,这个姓在他们村只此一家。关于“秋”姓的来历,有一种说法是,西周时期,王朝设置有大司寇之官,时称“秋官”,号称“秋卿”,主要职责就是职掌刑律之法和牢狱,由于古制判戕罪犯皆在秋季(立秋之后执行死刑),因此后世人多称刑官为“秋卿”。现在全国秋姓人口不足3万人,是一个小姓,按说名字并不好起,父母一辈子在黄土地里刨食,没有什么文化,老天不负勤快人,春季播种,夏日劳作,能够在秋天收获累累的果实,不正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所盼望的吗?看来老秋家的运气还是不错,几辈人中终于出了他这么一个大学生,自己十年寒窗其实盼的就是这样一天。

  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不善言谈的老父亲脸上乐开了花,走路腰板也挺起来了。读过几天高中的哥哥也不再拿秋实看不过眼了,逢人就说,门前车马不为富,家有书生腾黄金,俺弟给俺家长脸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高考制度也才刚刚恢复不久,那时候大学生被人羡慕地称为“天之骄子”,其实莫说是考上了大学,就是考上个中专、技校什么的,由于国家包分配,也是鲤鱼跳龙门,一下子就成吃商品粮的了。因为当时国家百废待兴,财经类院校大热,能够考入省府的这所财经类大学,秋实的心情更是格外的高兴。

  临来郑州前,老父亲拉着秋实的手,给他递上东挪西借来的二百元钱,说儿子你能考上大学不容易,咱家的条件你也知道,你爷爷奶奶老了,身体还有病,我和你娘种地也刨不到几个钱,你们姊妹几个,你姐和你哥没赶上考大学,也是没啥指望了,你弟弟学习也不咋地,全家的希望就靠你了。到大学不要和同学比吃比穿,学习好比啥都重要。说完这话,老父亲先掉下了眼泪,惹得秋实也跟着泪眼婆娑的。

  学校的教学楼前摆放着几张桌子,时至正午,一干同学熙熙攘攘地前来报到,青春和笑意写在他们的脸上,秋实从他们的脸上读得出他们的心情和自己一样的激动。从穿着打扮看得出,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所操的河南普通话里仍然流露出河南各地的不同腔调。秋实想,或许,这一干同学中,就有未来四年要朝夕相处的同班同学,甚至是同寝室的室友呢。从他们纯真、稚嫩的笑容里,秋实感到了亲切和朴实,心里一下也踏实了许多。

  在秋实的录取通知书上,右上角赫然写着一行遒劲的小字,请找春花报到。因此,秋实在报到之时,曾经焦急地问负责接待的老师,谁叫春花,看到老师摇头,秋实也很失望,心里还在嘀咕,通知书上是不是写错了?

  作者简介:高顺平,笔名:郑怡,机关干部,河南H市作家协会会员,经济学硕士,反邪教志愿者,有数百篇反邪教文章在凯风网发表。

    版权声明: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此处按要求转载。 

    更多精彩:反邪教中篇小说《黄金水母》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青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