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中国最古老的泥玩具:东北陶艺“不倒翁”

作者:佚名 · 2016-04-12 来源:江城日报

 

  陶艺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艺,不倒翁曾是其中广受欢迎的制品。如今这种手工制品与工艺均已失落,在全国传承地只有三处,东北唯一传承地在我市——代表性传人秦立波,自1989年开始学艺已有20余年,一直坚持用纯手工的方式制作不倒翁。他制作的不倒翁,成为东北陶艺不倒翁的代表作。其作品与工艺,2015年“以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复杂的传统手工艺制作流程”,被评为吉林市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距今9000多年前,原始先民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的尝试,终于完成了让泥土与烈火结合的实践。先民用火焙烧泥土,使之坚硬、定型,成为实用性容器,盛水载粮。泥土,唾手可得,先民不断将其加工创造,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将它与绘画、雕刻、设计融合,由此开创了中国古文化之一——陶艺。陶艺,是以土、水、火为基本材料,并加以艺术创作的人工器物。土因水的掺入变得柔软可塑,成为匠人手中可流变、可捏塑的情感寄托;因火的烧造,土变得坚硬,易成型,一件陶艺作品,带着匠人的情感,成为可观可感的美的艺术品。

  “不倒翁”又称“扳不倒”,是一种古老的汉族儿童玩具,人物造型憨态可掬,用手一扳,它被按倒了,抬手,她又摇晃地站起来。清代史学家赵翼在《陔馀丛考》中记载:“儿童嬉戏有不倒翁,糊纸做醉汉状,虚其中而实其底,虽按捺旋转不倒也。”“不倒翁”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泥玩具之一,流传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关于“不倒翁”的最早记载出自唐代,《唐摭言》中记载,“捕醉仙又叫劝酒胡、酒胡子,是一种劝酒的工具。用木头刻成人形,上部细,下部粗。饮酒时,人们围桌而坐,把”捕醉仙“放在一只盘子里置于桌子中间,由年龄长者开始用手捻转,使之呈旋转状,当它停下来时,手指向谁谁就饮酒,然后由饮了酒者接着捻转,如此往复,直到尽兴为止”。“捕醉仙”是古人劝酒的一种工具,它的造型设计取人形,制作上上细下粗,力学原理与不倒翁的“底重头轻”十分相近,趣味性极强,给古人简单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

  东北陶艺不倒翁,深受汉族传统文化和满族文化的影响。汉族深受儒家文化浸润,儒家推崇“性善论”,而相由心生,心地善良的人在面相上必然表现为亲和、喜乐,不倒翁在造型上保持了汉族老人慈眉善目的形象、娃娃憨态可掬的样子,另外还有七品芝麻官、李白醉酒和三星贺寿形象;满族崇尚白色,将其视为纯洁、吉祥的象征,不倒翁在外形彩绘上一直保持着十分浓郁的满族特色,通体以白色为主,取吉祥之意,略施红色和蓝色加以点缀,衬托不倒翁的活泼、好动之感;不倒翁的造型简练,线条流畅,多以小件为主,高在8厘米左右,最大不会高于17厘米。

  东北陶艺不倒翁的制作流程复杂,主要包括泥料选用、制作模坯、脱模烧制、分体合成、底色打磨和彩绘妆成等六道主要工序。泥料的选择多以黄土为主,必须要挖到距地面1米以下才能获得风化完好的泥土,再经过筛选浸泡,搓成泥块,做防干裂处理;制作模坯要借助石膏模子完成,再精细修整,放入适当温度的窑内烧制;“不倒翁”的分体合成操作要在内模烧制完成后,用高丽纸刷糨糊糊纸5至7层,形成“不倒翁”的外壳;彩绘妆成讲究“墨汁开脸,金银全上”……

  传承人秦立波说:“一次次制作模坯,再一遍遍打磨、绘制,只为每一件成品不倒翁都能是完美的个体,融尽历史文化和艺术百味……”

  其实,不论陶器施釉的颜色清丽或斑斓,不变的都是它作为泥土的本质——天然的质朴,是最有渗透力的原始生命。

    更多精彩:《凯风智见:两大“影帝”飚戏成就清代满蒙联盟 

分享到:
责任编辑: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