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河南古镇:社旗 繁华古镇赊出慢生活

作者:佚名 · 2016-04-14 来源:才府网

  一座小小的河南古镇,却拥有九座城门;随处走走,便可发现原本应藏于皇宫内院的装饰……社旗,这个东汉刘秀曾赊酒并借店旗起义的地方,清朝时便已发展成全国四大商业重镇之一。虽然这里早已归于平静,但曾经的辉煌积淀下来的文化底蕴,也早已渗透在小镇现在悠闲的慢生活中。步入其间,似饮一杯醇香老酒,这里便是河南省南阳市的社旗县的赊店古镇……

 

 

  古道、古树、古碑、古庙、古井……到处都烙有祖先留下的印记,这也让河南南阳的社旗县给人的第一印象原生态十足。也难怪,社旗是河南很早的居民居住地之一,小镇恬静悠然的生活稀释着现代的压力,古朴巍峨的建筑夹杂着历史的沧桑。

  社旗悠久而特殊的历史,让这份古朴沉淀得尤为凝重。初来乍到的人难免疑惑,一座小小的镇子,怎么会有九座城门?原来,在东汉建立之前,刘秀在这里赊账并借店家印有“刘记”字样的店旗起义。刘秀称帝后,想起了社旗,于是便将当时他赊账的兴隆店改名为赊旗店,简称赊店,小镇也改称赊旗,之后慢慢被谐音“社”取代。

 

 

 

 

  其实在汉朝,社旗就已发展成中原有名的大镇,到了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经济更是达到鼎盛。清咸丰年间这里不仅修建了城墙,还模仿皇城的规制设立了九座城门。城池环城十六里、高三丈六,马道、烽火台等一应俱全。

  如今,走在这个恬静的小镇上,你能看到太多的雍容华丽,这不禁令人疑惑:那些本应该深藏皇宫内院的装饰,怎会出现在一个河南小镇上?这个古镇过去的商业为何如此发达?

 

 

 

 

  如今的社旗,曾经的辉煌早已沉淀在历史长河中。远离了喧嚣的社旗,大隐隐于市,“穷忙族”不妨移步这里,放逐于古香中,享受一段难得的慢生活。社旗那些古旧却依然滋润的老宅子,伸手便可触摸,跨出脚步便能融进它的气场。

  社旗的每一根梁,每一块砖,几乎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而当地人的生活起居基本都沿着巷面展开。青石板铺就的小桥、石板路上,人们悠然走过;院门口,大妈踏着缝纫机,像是在唱一首古老的歌;老大爷们悠闲地看报纸或下棋,小孩子们凑在一起做作业,或叽叽喳喳地嬉笑玩耍……时光仿佛倒流至上世纪80年代。

 

 

  

 

  社旗县是一座历史文化名镇,坐落在南阳东北35公里处。它东与驻马店市泌阳县接壤,西和南阳县宛城区毗连,北和方城县交界,南与唐河县为邻。1965年建立社旗县,社旗镇为县委、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社旗镇原名赊旗店,又称赊店,是一座远近闻名的商业古镇。据有关资料记载:该镇初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清代康乾年间最为繁盛,为河南四大名镇之一。民间有 “天下店数赊店”之称。当时该镇为水旱码头,南船北马,总集百货,尤多秦晋盐茶大贾,为南北九省交通要道,全国有13个省的商人在此经商,仅各省商人建的同乡会馆就有:山陕会馆、湖北会馆、江西会馆、广东会馆、福建会馆等十余个。全镇人口13万,镇内有72道街,现存较为完整的古街道有十余条。1989年7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我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

  

  繁华的商业自然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古迹。号称“天下第一会馆”的山陕会馆和“华中第一镖局”至今看上去仍华丽气派。山陕会馆造型非常奇特,木雕石刻,精妙绝伦,被国家文物保护专家单士元赞为“辉煌壮丽,天下第一”。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郑孝燮也曾对它发出了“高楼杰阁,巧夺天工,精雕细琢,锦绣装成,公输匠艺,壮哉斯馆”的赞叹。 

 

  山陕会馆坐北朝南,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到光绪十八年落成,共经六帝137年。会馆占地面积近11万平米,站在会馆门前,你会感觉到异常大气——会馆有别于传统古建平房四合院的建筑风格,中轴线上的建筑居然有八九层高。屋顶则分两层甚至三层重檐、曲线、直角巧妙结合。而建筑上琉璃瓦的装饰及各色图案,衬托出这里的雍容华贵。 

 

  “清初茶叶均由西客经营,由江西转运河南再销关外。”这段《茶叶杂咏》中的记载,道出了社旗镇真正的历史渊源。原来,社旗是当时晋商“茶叶之路”上最著名的水路码头,汇集了各路商人富豪,小镇便逐渐发展成“北走汴洛,南船北马,总集百货”的著名商埠,甚至跻身全国四大商业重镇之一。商人们来来往往,热闹得不得了。据说数公里外就能听见这里的喧闹。

  

  社旗是河南很早的居民居住地之一,小镇恬静悠然的生活稀释着现代的压力,古朴巍峨的建筑夹杂着历史的沧桑……

    更多精彩:《凯风智见:两大“影帝”飚戏成就清代满蒙联盟 

分享到:
责任编辑: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