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原创】湘军四对打虎亲兄弟:曾国藩、曾国荃同日封爵

作者:陈华荣 · 2016-04-19 来源:凯风湖南

  由曾国藩创建的湘军,凭着耐得烦、吃得苦、霸得蛮、舍得死的湖湘精神,勇猛、坚强的战斗意志,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和西北回乱,参加了收复新疆、镇南关、台湾抗法、甲午牛庄血战等抵抗外侮的战争,让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又苟延残喘了几十年,涌现了曾国藩与曾国荃、江忠源与江忠济等四对青史留名、可歌可泣的“打虎亲兄弟”。

  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同日封爵显赫一时

曾国藩(左)、曾国荃兄弟(网络图片)

  要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曾国藩与曾国荃兄弟当属典范。作为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首的曾家长子曾国藩,在咸丰二年(1852)年底接到咸丰皇帝的谕旨:“前任丁忧侍郎曾国藩,籍隶湘乡,其于湖南地方人情自必熟悉。著该抚传旨,令其帮同办理本省团练乡民……”于是,曾国藩怀着“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的野心在家乡湘乡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勇(后称湘军)。

  1854年(咸丰四年)2月,曾国藩率湘军从湖南衡阳倾巢出动,并发表《讨粤匪檄》。在这篇檄文里,他声称太平天国运动是“荼毒生灵”,“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动员了当时广大的知识分子参与到对太平军的斗争当中,为日后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曾国藩打脱牙齿和血吞,忍辱负重,屡败屡战,历时十一年。于1864年(同治三年)7月,率湘军攻破太平天国的“帝都”——天京。

  《清史稿》称赞曾国荃“少负奇气”,其五岁即入其父所执教之私塾。俗话说:长兄当父,比曾国荃年长十三岁的曾国藩做京官时就把十六岁的曾国荃带在身边言传身教,曾国荃能够功成名就,彪炳史册离不开长兄的教育和栽培。

  曾国荃被长兄称为福将,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咸丰六年(1856年),石达开兵犯江西,江西战局十分危急,曾国荃投笔从戎,招募三千湘勇,赴江西援助兄长,攻打吉安,其军号曰“吉字营”,是其兄曾国藩的嫡系部队,湘军中的中流砥柱。曾国荃率“吉字营”转战湘、鄂、皖、赣等省,屡建奇功,先后攻克安庆、南京等重镇,为最终平定太平天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曾国荃在众多湘军名将中是后起之秀,却也是崛起最快的,曾在“半年之里,七迁其职”,比他哥哥做京官时“十年七迁”更加优秀,擢升得更快。后人评说“曾国藩以湘军领袖而居功首”,“其弟国荃,论功仅亚国藩”。

  1864年7月,朝廷加曾国藩太子太保、一等侯爵,曾国荃赏太子少保、一等伯爵。曾氏兄弟俩被同时赐爵封侯伯,为清朝平定三藩后百余年来汉人未有之殊荣。此后,曾氏兄弟同朝为官,显赫一时。

  江忠源、江忠济:捐躯疆场可歌可泣

江忠源(网络图片)

  江忠源是湘军的创始人之一,出生于书香门第,少年时就能写一手好文章,25岁中举人。后书生带兵,兴办团练,镇压雷再浩起义,升任浙江秀水县知县。太平天国起义后,江忠源组建楚勇,到广西参战,太平军南王冯云山就是死在他的炮火之下。

  江忠源与曾国藩初次相交时,曾国藩给他看了个“八字”:“此人虽能名满天下,但最终会因节烈而死。”后来果真如此。

  1854年1月14日,太平军以地雷破了庐州城,率众坚守了40来天的湘军统领——安徽巡抚江忠源败走水关桥,身受七处重创,见大势已去,举剑自杀,被左右劝住制止。一名健壮的军士背着他奔逃,江忠源咬着军士的脖子逼迫他放手,然后急投古潭身亡。时年42岁。江忠源自杀而死也是迫不得已,如果不战死就会当俘虏,当了俘虏不但太平军不会放过他,而且出了他这个巡抚的丑,丢了清王朝的颜面。与其这样,不如做个忠君报国的忠臣,博得后人的尊重。

  已是湘军统帅的曾国藩闻听恶信,宛如断了左膀右臂,心里空落许久,方含泪为他撰一挽联:

  “百战守三城,章贡尤应千世祀;

  两年跻八座,江天忽报大星沉”。

  江忠济是江忠源之二弟,湘军建立初期主要将领。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攻长沙,随大哥守城。咸丰三年,江忠源调湖北,将所部楚勇千人交他和李辅朝、刘长佑带领,留守长沙。后随大哥防守南昌,抗击太平军,两次堵塞被轰城墙缺口,擢升知府。

  大哥江忠源战死后,江忠济奉湖南巡抚骆秉章之军令,进击蓝山、嘉禾、宁远等地起事会众,并以道员补用。咸丰五年,奉檄驻防岳州,后又进屯通城,堵击太平军。咸丰六年(1856)春,太平军大队由江西义宁攻入通城境;四月,在通城西门外陷入重围,被太平军所杀。朝廷赠按察使衔,予骑都尉世职,谥壮节。

  江忠源、江忠濬、江忠济、江忠淑兄弟四人在湘军中建功立业,这点与曾国藩家完全一样。其中江忠源、江忠济兄弟二人战死沙场。可谓满门忠烈,实在是可歌可泣!

  李续宾、李续宜兄弟:战死病死都是英雄

网络图片

  常言道:时势造英雄。李续宾、李续宜兄弟俩就是时势造就的英雄。

  草根出身、家境贫寒的李续宾,年轻时,膂力过人,靠贩煤养活家人并供胞弟李续宜读书。此时,他生命中的贵人——湘乡著名绅士罗泽南(湘军之母)欣赏他的“孝友”,把他兄弟收为弟子,不仅免其学费,还拿出自己收入的一部分帮他供养家人。1852年(咸丰二年),太平军从广西打入湖南,李续宾协助恩师罗泽南办团练,“能以兵法约束子弟,明耻教战,训练尤精”,深得罗泽南的赏识。此后,他随恩师罗泽南加入曾国藩创建的湘军与太平军作战,开始了军旅生涯。

  李续宾自参加湘军至三河败亡,转战江西、湖北、安徽,七年之间,先后克复四十余城,大小六百余战,因军功被朝廷加赏“挚勇巴图鲁”名号,官至浙江布政使,领巡抚衔。李续宾在安徽三河镇战死,对湘军打击甚大,曾国藩“哀恸填膺,减食数日。”咸丰帝闻之也“不觉陨涕”,并命照总督阵亡例赐恤。

  李续宜早年一直跟随哥哥李续宾转战江西、湖北,立下了赫赫战功,可是“功多为续宾所掩”,时任湖北巡抚胡林翼说了句实话。  

  李续宾三河兵败丧生,李续宜正在湖北黄州,后收集李续宾残部,重整成军,誓为哥哥报仇血恨。之后,率湘军解宝庆之围(今邵阳市),邀赏布政使衔。助曾国藩、胡林翼包围安庆,获赏二品顶戴,授安徽按察使。咸丰十一年,李续宜擢升安徽巡抚。1861年8月30日,胡林翼临终前,疏荐李续宜署湖北巡抚,九月,实授湖北巡抚。值得一提的是,清王朝对他非常信任,几次密诏询问李续宜:苗沛霖该如何处置?李续宜奏陈:“正彼叛逆之名,人人得而诛之。”邀准。

  李续宜没有完成哥哥未竟的事业——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于同治二年(1863)十一月病逝于故乡。著名作家沈从文的墓碑上有这样一句:战士不是战死沙场,便是回到家乡。这句话是李氏兄弟一生的真实写照。战死疆场也好,病死故乡也罢,李氏兄弟都是英雄。

  刘腾鸿与刘腾鹤:舍生忘死前赴后继

  刘腾鸿是湘军名将,也是湘军创建初期重要的将领之一。咸丰三年(1853年),时年34岁的刘腾鸿投身湘军,因英勇善战,屡立战功,深受有“湘军之母”之称的罗泽南的赏识和重用。

  咸丰七年七月,刘腾鸿率军攻打江西瑞州北城,亲自督战,不幸中枪受伤。刘腾鸿本可以在军中养伤,可是他却轻伤不下火线,舍生忘死,带伤督战,极大地鼓舞了土气。就在瑞州快要攻下的时候,刘腾鸿不幸再次中炮,对弟弟腾鹤和族弟连捷留下一句悲壮的遗言:“城不下,无殓我!”营中的将士无不流泪。自古道:哀兵必胜。湘军将士群情激愤,奋勇攻城,当日就攻下了瑞州北城。咸丰帝感其英勇,赐恤典加等,依道员例厚葬,予骑都慰世职,在瑞州建立专祠纪念。

  兄死弟继,刘腾鹤代为统领军队,收复峡江,攻克吉安。咸丰九年,在浙江建德风云岭大战中,刘腾鹤孤军奋战,被太平军包围,英勇战死,年仅28岁。刘腾鹤死后,皇上以道员例赐恤,予骑都慰世职。

  刘腾鸿、刘腾鹤兄弟俩共同谱写了那个时代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英雄壮歌。

   版权声明: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此处按要求转载。

分享到:
责任编辑: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