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海南洋浦半岛:朝水夕钱 晒海为盐

作者:陈照荣 · 2016-05-16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古盐田  

  走进海南省儋州市洋浦半岛盐田村的古盐田,便见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砚式盐槽沿着鹅卵石铺成的小路不规则地分布着。

  相传在1200多年前,一群福建莆田的盐工南下来到洋浦半岛,他们就地取材,把海滩上一大片火山岩凿成晒盐石槽,以之盛放海水,借助烈日曝晒成盐,开创了日晒制盐的先河。随后,他们把这一聚居地取名为盐田村,并定居下来。

  此后,他们又在实践中用经太阳晒干的海滩泥沙浇上海水过滤,制成卤水,再晒盐,使产量大增。“洋浦盐田,朝水夕钱”,这是当地流传了千年的古话,意指洋浦古盐田,早上在盐槽上倒入卤水,下午即可收盐换钱。这种并不复杂却又科学合理的制盐技艺,既节省了煮海为盐的人力和燃料的消耗、降低了成本,又大大地提高了产量。2008年,儋州的海盐晒制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日晒制盐的生产流程比较简单,但是每道工序都很讲究技巧,很有科学依据。存蓄海水的关键是要掌握海水含盐分最高的时辰,怎样测定卤水的含盐率呢?聪明的盐工们会使用一根叫“黄鱼茨”的树枝,将其丢进卤水里,若能浮在水面,说明卤水的含盐率已经达到应有的浓度,这卤水可以晒盐了。

  洋浦古盐田的地域很广阔,整个盐田占地750亩,共有7300多个砚式盐槽,晒盐泥池、盐卤水池各八九十个,蓄海水池六七十个。过去地处儋州北岸的洋浦地区十年九旱,当周边单纯务农的人家遭受天灾时,盐田人靠着这盐田,一小箩筐盐换一箩筐谷子,过着安稳无忧的生活。

  古老的盐田也繁衍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和故事。儋州人耳熟能详、津津乐道的是关于苏东坡的故事。传说,苏东坡听说盐田人用海水制盐的事情后,与弟子黎子云一同造访,大加赞赏盐工们的晒盐技艺,苏东坡还品尝了村民们用老盐制作的盐焗鸡。此后,苏东坡还把盐焗鸡的做法向其他人宣扬。后来的盐焗鸭、盐焗鱼的制作,都是此法的延伸。另外一个老盐治脚气的传说也与苏东坡有关。传说苏东坡在盐田村时,有盐工看到他脚面溃烂,便回家拿了老盐化了盐水,掺以捣烂的狗仔花给诗人泡脚,病脚大有好转。

  如今,受产量和销路的限制,曾经繁荣的古盐田逐渐变得落寞了,过去有着300多户盐工家庭的盐田村目前只有三四十户还在坚持晒盐。海盐晒制,是一种技艺,也是一种文化。工序虽简单,却体现了盐工们的文化创造,体现了传统的科学理念。

  要保护好这项文化遗产,笔者以为最有效的办法是借开发洋浦的东风,对其周边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一个以日晒制盐为主题的公园或生态博物馆,将古老的盐场、盐田村和晒盐技艺原原本本地保护下来,使之成为一个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旅游景点。此外,还应该建立海盐晒制技艺的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将非遗资源转化为产品,同时要进一步扩大市场销售,以增加盐工收入,使古老的海盐晒制技艺得到有效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更多精彩:《凯风智见:清朝极品败家子之载澄 

分享到:
责任编辑: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