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原创】不能忘却的锡伯族西迁故事

作者:郭巧玲 王桑 · 2016-05-24 来源:凯风新疆

 

  5月24日,是一年一度的锡伯族传统节日“西迁节”。

  锡伯族的祖先,最早住在大兴安岭,渔猎为生、能骑善射,忠义勇敢。祖先们经过多次迁徙,早清时期,锡伯族被清政府编入八旗,在沈阳驻扎,是清政府强有力的作战军队。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用了70年时间,平了定准噶尔部叛乱,新疆经过多年战乱后,早已满目疮痍,军务空虚,漫长边界无人守卫,常常受到沙俄侵扰。为了边疆百姓安宁,国土完整,乾隆帝深思熟虑,决定采纳伊犁将军明瑞的建议:派忠诚、爱国、善于骑射的锡伯族到新疆伊犁驻防!

  农历四月十八,原本是我们锡伯族团聚的传统节日,但1764年的四月十八,却是我们远离故土的日子。这一天,1020名锡伯官兵从踊跃报名的锡伯族勇士中被选中,带着家眷告别沈阳亲人,去新疆保家卫国!人们在沈阳家庙祭拜祖先,第二天在村庄的浓雾中踏上征程!从此,四月十八被定为“西迁节”。

  滚滚车轮,朝着大西北,三千多锡伯军民跟着太阳走,战胜了饥饿、寒冷、干渴、疾病,过草地、穿戈壁、爬雪山、渡过冰冷的额尔吉斯河,走了15个月,从祖国的最东北,来到了最西北:伊犁。

 

  锡伯族军民一年四个月就到了,明瑞将军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清点人数的时候,人口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到了5050人!300多个婴儿出生在大漠戈壁,他们是咂着母亲干瘪的乳房,用干草裹着来到新疆的,还有405个舍不得和亲人分别的勇士,自愿跟随而来,从此平内乱、抵外侮,在新疆永远扎下了根!

  在中国历史上,各民族的迁徙很多,原因是由于战乱、自然环境等各种因素,但锡伯族的西迁却是受命于朝廷,肩负着屯垦戍边的艰巨任务,并且很好的完成了历史壮举。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历史上有了公元1764年农历四月十八日盛京锡伯家庙太平寺前锡伯族家人生离死别的集会辞行;有了西行万里漫漫迁徙路上5000余人风餐露宿,扶老携幼,横穿漠北的艰苦卓绝和感天动地;有了前后一年多时间在这条路上出生的400多锡伯族婴儿以及这些婴儿们生生不息的后代;有了锡伯人历时六年徒手开凿百公里河道引来伊犁河水使伊犁河南岸的茫茫荒原变成万倾良田的屯垦戍边壮举。

  锡伯族的西迁,是在交通工具非常落后,而且道路险阻、气候多变的情况下进行的,忍受着长途跋涉中的艰难困苦,日夜兼程,冒酷暑,顶严寒,风餐露宿,以顽强的毅力终于到达目的地,用行动和事实彰显了一心效命国家的锡伯族军民的历史功绩,也为新疆的和平稳定和祖国的统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此处按要求转载。 

分享到:
责任编辑:友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