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评论:“微时代”不能止于快餐式的浅阅读

作者:佚名 · 2016-05-31 来源:福建日报

 

  “微时代”下,被动式的快餐式的浅阅读成为时尚。夺人眼球的标题、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新奇的言论等等,获得大量的浏览点击。可以说,浅阅读是许多人每天必做的一件事。但是,快餐式的阅读、碎片化的阅读并不能创造高质量的精神享受。

  什么是阅读?简单地看,阅读是一种动作、一种行为;深入地看,阅读是一种趣味、一种享受和一种愉悦。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浅阅读”、“轻阅读”等被引以为时尚的阅读方式逐渐成为主流。实际上,这一类的阅读更适合用“浏览”来定义,因为它是一种快速扫描信息、快速获取资讯的过程,不强调理解和吸收,并且,它的记忆时间也十分有限,甚至可能只为一时所需,转眼就抛诸脑后了。这种随意式的浏览就是浅阅读,自然无法入脑、入心,无法获得心灵的愉悦,更谈不上深阅读之后的思考和精神探索。

  不管是“浅阅读”或“轻阅读”,都很难形成真正有品质的阅读,也就是说,阅读者不能从阅读过程中获得真正的吸收。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谈及对阅读的理解,他认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 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因此,阅读应当从阅读的过程 中有所吸收、有所思考、有所学习。要实现阅读的上述功能和价值,就要注重阅读的对象、内容和意义,注重阅读的品质。而当下,阅读的过程大多被简单化了,有品质的阅读越来越少。

  品质生活是每个人在人生进程中向往和追求的目标之一。作为一种生活状态,品质生活并非仅建筑于物质之上,它具有丰富的、多重的内涵,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充分的心灵滋养。有品质的阅读是塑造精神世界的一个重要凭借,追求阅读品质应当成为一种生活态度。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说:“有阅读能力而不愿读好书的人,和文盲没有两样。”不能有所吸收,不能有所收获的阅读,无异于浪费生命。我们需要有精神内涵的、入眼入心、形神兼备、读思融合的 阅读。就像《中庸》里说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而不是现在社会上越来越多的“浅阅读”。

  当然,浅阅读是需要,但仅止于此是不够的。保证阅读的品质还有赖于深阅读。在笔者看来,长此被动接受浅阅读的人,阅读复杂文本的能力会随之降低。而深阅读是伴随思考的阅读,能训练一个人的分析力、概括力、判断力、联想力,使人的思维能与精神成长相伴随,人的各种能力进而得到全面提升。因此,阅读的焦点不再仅仅停留在阅读的“量”上,要更加关注阅读的“质”的状态。

  应该看到“微时代”阅读所特有的“撕裂性”直接影响着阅读的品质。今天的媒介能够将我们试图通过传统“阅读”行为而获得的信息和思想,迅速转化为五花八门的文字图像、声音系统和动作影像,并且在我们眼皮底下不停地晃动。当我们介入这样一种阅读过程的时候,大脑一直在提醒我们的理性:要注意阅读中的思想和精神信息,但图像却一直在引诱我们的潜意识。不难发现“微时代的阅读”本质上并不是一种“阅读”,而是一种“观看”,甚至就是一种“猎奇”。长此以往,心灵无法充分的滋养。

  阅读并不仅仅是获取信息的途径,也不仅仅是简单的消遣,阅读是为了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阅读同样需要追求品质。有品质的阅读能够提升一个人的素养,也能够改变一个人的言行,甚至可以影响一个群体、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提倡全民阅读,或许应当把更多的注意力投注在提升阅读品质方面,让更多的人认识并了解阅读的真正意义。

    更多精彩:《凯风智见:清朝极品败家子之载澄 

分享到:
责任编辑: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