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雨果奖能否点燃科幻热 专家:科幻事业发展不足

作者:孙乐琪 · 2016-10-14 来源:北京晚报

  科学家霍金曾说过,“科幻不仅有趣也会启发人类的想象力。我们也许还没有达成‘大胆地去那些人类还没有到过的地方’,但至少我们可以在想象中做到这样。科幻和科学之间是双向交易。科幻提出一些科学可以容纳进去的想法,而科学有时发现比任何科幻都离奇的概念。”事实上,从嫦娥奔月到蛟龙探海,从原子发电到人工智能,这些百年前的科学幻想正不断变成现实。

  就在上个月,第74届雨果奖颁奖典礼在美国举行,之前凭借《北京折叠》入围“最佳中短篇小说奖”提名的中国女作家郝景芳最终成功夺奖,这也是继刘慈欣的《三体》之后,第二次有中国作家斩获这个被称为“科幻界诺贝尔文学奖”的大奖。然而,在频频获奖的背后,中国科幻的现状如何?“雨果奖”能否点燃科幻热?围绕这些问题,在日前举行的首届全国科幻季上,中国科幻界的代表人物坐到一起,进行了深入探讨。

  给科幻插上科学的“翅膀”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阎晶明认为,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两年,我国的科幻文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具有必然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事业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而这个必然性就在于我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把科学和幻想有效地结合。文艺借助科学的翅膀,助力人类认识自身、认识世界,想象自己未来的可能性。科学的力量是不能忽视的。”

  阎晶明指出,中国的文学从来不缺乏幻想,绵延几千年的中国古代文明也有耀眼的科学成就,但用科学的精神注入文艺作品、科学和文艺之间有效的结合还是在现代中国才出现的。“可以说,在漫长的时期里面,我们有幻想文学,但是没有科幻文学。”鲁迅在近百年前曾指出,科学固然有助于人类取得进步,但是也打破了过去的很多幻想。而今天的科幻文学证明了鲁迅当时担忧的状况正在发生转变,中国的科幻文学正在与世界科幻文学不断地走向交流、交融的局面。

  阎晶明认为,中国的科幻事业要发展,首先要强化科学精神,要提升文艺作品中的科学知识、专业才能。“既然叫科幻文学,就不能没有科学精神,不能不以科学技术的专业知识作为内力。”

  科幻作品启迪科学发展

  “翻开近代科学史,最早的科幻作家要数赫赫有名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开普勒。他曾于1610年写成一本名为《梦》的小说,预言了万有引力和20世纪人类的登月之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刘嘉麒指出,在现实生活中,科幻对科学提供启发和帮助的例子有许多。

  例如,潜水艇的发明者之一西蒙·莱克、移动电话之父马丁·库帕,都在发明时受到过科幻作品的启示。“咱们中国人也从来不缺乏幻想,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激发了后人的梦想。春秋末期鲁班制造木鸟飞上云霄,万户飞天为信念献身。这些还依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奋力拼搏,从而实现了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伟大跨越。” 刘嘉麒认为,丰富多彩的科学幻想必然会引起波澜壮阔的创新、创造、发现、发明热潮,在这个意义上,科幻能够推动科学进步。“宇宙演化、粒子奥秘、生命起源、意识之谜等这些科幻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题在科学上也引发了广泛关注,并得到了许多重要发现。”但刘嘉麒也指出,科幻并不是不切实际的空想,而是人类对未来的科技发展和社会形态基于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深入思考后产生的理性幻想。科学背景是科幻作品存在的前提,也是其能够吸引人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火星救援》和《星际穿越》两部科幻电影。《火星救援》中故事的发生场景虽然在人类尚未到达的火星,但片中展现的大都是现有成熟技术和可预见的硬科技。而人类首次探测到引力波的爆炸性新闻,也让人不禁联想到《星际穿越》中利用引力波在不同时空中传递信息的情节。”刘嘉麒总结,科幻是从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基础上起飞,对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能达到水平的一种科学想象,“只有基于前沿科学,通过合理的逻辑推理而产生的科幻作品才能成为一部优秀的作品。”

  “三体热”背后的尴尬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延豪指出,今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指出,支持科普创作人才培养和科普文艺创作,大力开展科幻、动漫、视频、游戏等科普创作,推进制定对科幻创作的扶持政策,从而进一步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增强制作创新能力。“科幻作品作为一种在科学基础上展开理性想象的文学艺术形式,能够激发读者和观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民众的创造力正是建设创意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最关键的基础。”

  新华社副社长刘思扬认为,今天的中国,正经历举世瞩目的现代化过程。这一剧烈而复杂的转型,催生着更宽广的科幻视野、更大胆的未来想象。与此同时,这些关于人类和科技的奇思妙想,也将助推中国的创新发展。“让中国科幻走向世界,已成为科幻界的重要使命。”

  去年,作家刘慈欣的著作《三体》获得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在国内掀起了一股“三体”热、科幻热。当时,有人说中国已迎来科幻元年。刘思扬认为,目前科幻事业的发展也存在着相当程度上的不足,创作人才不足、社会关注不够、权威平台欠缺等问题仍突出存在。“在经济全球化语境下,我们需要把握新的机遇,通过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幻平台,挖掘和培育科幻人才,营造和扩大科幻气氛,引导科幻产业行业健康发展,筑牢我们的文化话语权。”

    更多精彩:  《凯风智见:雍正帝坠泪的惨败——血战和通淖尔》 

                  《凯风智见:礼物的炮灰——春秋战国的刺客们》 

                  《凯风智见:抗日战争起始日期为何要从1937年算起》 

                       《凯风智见:国本之争中的臣子与皇帝》 

                  《文史新说:“闭门造车”出“天书”》 

                  《文史新说:最是闲庭信步 摇把折扇招清风》 

                       《文史新说:上古画轴,洪荒年代的华夏文明》 

分享到:
责任编辑: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