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韩非子剧社:皮影跨界的别样精彩

作者:佚名 · 2017-02-06 来源:中华网文化频道

  2017年韩非子剧社创作的视觉装置《璀璨》亮相2017“欢乐春节·阅读中国”暨“文化天桥·艺术新春”民艺生活周的中国节日地图板块。

  韩非子剧社负责人韩迟

  谈到《璀璨》的创作理念,韩非子剧社的负责人韩迟说,这次的装置艺术作品主要是从探索我国的人文入手,根据地域特点选取当地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符号,比如山川河流、动物植物、建筑、美食等,并将其转换成方便解读的影像,“用皮影这种古老的艺术手法处理,增强在形式、视觉上的表现力,从物的角度重新审视“物”。用皮影装置的形式呈现,展现华夏文化的璀璨夺目和博大精深。”

 

  韩非子剧社工作人员正在拼接中国地图板块

 

  视觉装置《璀璨》

  这样的创新在韩非子剧社来说已不再新鲜,融合与创新也是他们一直坚持的艺术理念。原创皮影戏《智斗花公子》、 《驴之技穷》、《水漫金山》、 影偶互动剧《小猫种鱼》 、《鸡毛信》、与法国导演合作的舞台剧《灯官油流鬼》、中德当代跨界实验偶戏《拖拉机》等。韩非子剧社通过不断的创新,将皮影融入到当下艺术氛围中,这也奠定了韩非子剧社这个来自黑龙江双城的皮影剧团在国内皮影剧团界的地位。

 

  韩星在舞台上表演原创皮影戏《水漫金山》

  居京城大不易

  韩非子剧社创立于1991年的黑龙江双城市,创办人则是韩迟的父亲韩非子。“我父亲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个剧作家。他在报社工作期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一些从水黑龙江双城皮影表演的老艺人,看到他们艰难地维持着生活与表演后便萌生了组建一个皮影剧团的想法。”韩迟说。

  成立剧社本是为了给这些乡间老艺人寻找到一些演出机会,让原本艰难的生活变得宽松一些,也让双城皮影能够传承下去。1992年,韩非子多方想办法让韩非子剧社这个民营剧团“破格”进京参加了那一年的全国文艺汇演,当时剧团里有皮影表演艺术家“小梅兰芳”金传武、付荣魁,皮影表演艺术大师齐永衡。也正是在在京演出的间隙,原本是跟着父亲一起来北京凑热闹的韩迟意外地被齐永衡收做了关门弟子。

  那一年,韩迟也才16岁,对于皮影的认识不过皮毛而已。演出结束后,韩迟跟着父亲又回到了双城老家,继续学业。

 

  皮影制作过程——雕刻

  1998年,韩迟与弟弟韩星再次随剧社到北京参加演出,也正是这次进京彻底改变了他们姐弟二人的命运。韩迟回忆当时的情形,说:“演出结束后,父亲觉得剧团如果要长久地生存发展必须得来北京才行,于是便决定把剧社从双城迁移到北京来。”

  决定作出后,韩迟的父亲便花了一年的时间把剧社安顿在了北京,之后便离开北京回老家单位上班了。与韩迟与韩星姐弟一起留在北京的还有几位当时剧社里的老艺人,“当时整个社会大环境都不利于像皮影这样的传统文化的发展,更别说我们这样从外地来的剧社了。到了最后,那些老艺人不得不回了老家,只留下我跟弟弟维持着剧社的运转,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没有可以参照的成功经验,韩迟与弟弟韩星就为了不负父亲所托,一直在黑暗中不断摸索着前进。

 

  跨界剧作《灯官油流鬼》剧照

  “跨”出来的精彩

  随着传统文化与非遗技艺日渐受到社会关注,韩非子剧社的状况也渐渐好了起来,最终以一台名为《灯官油流鬼》的跨界舞台实验剧的巨大成功奠定了它在国内皮影界内的地位和影响力。

  《灯官油流鬼》讲的是,元宵佳节,灯官油流鬼来到望乡台观灯,目睹柳金婵与家人失散,路遇歹徒不幸被害,灯官油流鬼路见不平,指引冤魂去地府伸冤,竟发现判官张洪为庇护杀人凶犯——亲生之子张宝,私改生死簿。油流鬼囿于判官的恐吓,倍受煎熬,入阳间请下包公亲赴阴曹办案,巧妙周旋,借助包拯之力扳倒判官。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 “小人物”形象。

  在这台实验剧目里,创作者让传统皮影与国粹京剧跨界对话的同时,也把西方的戏剧理念引入其中。在戏中,演员和傀儡同台演出,与帷幕(影窗)搭成的空间相交织。它用京剧空灵的艺术特色来展现剧中凄美的意境,同时也发挥了戏剧舞台的虚拟性,融入了皮影的元素,借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和灯光的运用,舞台上给观众以遐想的空间来营造梦幻般的视觉感受。

  这台与法国导演合作的剧目取得的巨大成功让韩迟姐弟看到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创新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而是要把它融入到每一个具体的项目当中,使皮影这种传统艺术形式与当下艺术形式很好地结合起来。”影偶互动剧《小猫种鱼》、《鸡毛信》、中德当代跨界实验偶戏《拖拉机》等这些剧目也都是循着这样的思路创作出来的。

  “韩非子剧社进京马上就20个年头了,我们也正在跟澳大利亚的导演加紧创作新的剧目,预计明年会完成,以此纪念韩非子剧社进京20周年。”

 

  中德当代跨界实验偶戏《拖拉机》剧照

  回归小剧场的沉淀

  经过几台大型剧目的创作与创新,韩非子剧社可以说积累了不少的人气和资源,韩迟觉得现在回归到小剧场,进行一些小型剧目实验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相比较于大型剧目来,小剧场的实验作品操作起来更加灵活,融入创新元素的空间也会更大一些。”

  影偶互动剧《小猫种鱼》就是这样的小剧场实验作品,在这部作品里,创作者将传统的儿童剧目进行了全新的演绎,让演员、皮影和木偶三者同台演出成为了可能。

  剧目创新固然重要,商业化同样也是韩迟坚持的一条道路。“2016年8月底,我带着北京师范大学的几个研究生一起下到双城市对皮影进行调研,结果发现在当地从事皮影艺术创作与演出的老艺人不足10人。这样的状况是很令人担忧的,我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一种状况,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一些传统的剧团没有把市场做好,不太注重剧目创作与演出的商业化。毕竟皮影这种传统艺术形式只有在被市场接受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生存下来。”

 

  创作《罗刹国》所用到的面具

  “韩非子剧社不仅仅是一个剧社,更是一座流动的博物馆,把东方文化推广到世界,“韩迟说,”它是我们“中国范儿”梦想的开始。我们更加坚定的将传统影偶转向商业发展之路一直勇敢的探索下去……”

更多精彩: 《凯风智见: 明朝鸿胪寺卿王士性如何评价各省人?》  

《凯风智见:静默与荒诞中走出的八百年卫国》  

《凯风智见: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文史新说:好色的出路问题及其他》  

《文史新说:靛蓝花布何能“衣被天下”》  

《文史新说:出身平凡却富甲天下 两百年前世界首富的人生》  

《文史新说:郑国渠 背后的皇权、谍战与民生》  

《文史新说:穿越古代去买房》 

分享到:
责任编辑: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