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为啥要用古蜀人这只神鸟

作者:王仁湘 · 2017-02-06 来源:光明日报

  有3000年前金箔上的太阳神鸟图案,我们就这样拥有了3000年后今天的中国文化遗产标志。这太阳神鸟图案,是古蜀人留给今人的珍贵艺术遗产,解读它,理解它,也自然成了研究者们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们的时代,已经是一个崇尚标志的时代。在现代都市,张开眼睛一望,你很容易见到一个又一个的图形标识,这就是logo。

  在现代社会,标志并不仅仅是企业形象的写照,它还深入到各个领域。一个行业协会,一个团体机构,一所学校,一个非营利组织,甚至是一个商品,都有可能设计有这样的标识,都可以拥有自己特定的logo。

  随着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也需要一个象征性标志来作为号召。有关机构,许多的学者,都开动脑筋,要设计出一个理想的文化遗产保护标志。当然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设计方案要在广泛的层面得到认同,可不是随便一个什么图案就可以取来做标志的。既然是设计文化遗产保护标志,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由现成的文物图像上提取典型元素进行设计。这个思路是对的,不过文物资料也实在是太丰富了,前后有成百上千文物图案提炼成的图案可供选择,而成都金沙村出土古蜀时代金箔上的太阳神鸟图案,很自然地成为了标志的首选图案。

 

  国家文物局颁布的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国家文物局已经正式公布采用金沙“四鸟绕日”金箔图案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公告说“太阳神鸟图案表达着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而且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极富美感,是古代人民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丰富的想象力、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精湛的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它的造型精练、简洁,具有较好的徽识特征”。

  国家文物局最终确定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上方采用简体中文“中国文化遗产”;下方采用汉语拼音“ZHONGGUOWENHUAYICHAN”,或者用英文“CHINACULTURALHERITAGE”。标志的标准色彩为金色,也可根据不同需要使用其他颜色。标志核心位置的金饰文物图案,除配合文字使用外也可单独使用。国家文物局2006年2月发布《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使用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应当根据颁布的式样,按比例放大或缩小,不得更改图形的比例关系和样式。

  成都金沙遗址出土大量金质文物,古蜀王喜欢用黄金装点自己的生活。当然黄金在古代并不是古蜀人的专爱,历史学家说过,希腊和罗马的历史就记载在黄金上。黄金是人类较早发现和利用的贵金属,因其稀有而倍显珍贵。黄金在中国自古以来被视为五金之首,称为“金属之王”。黄金的颜色最是吸引人,金黄色之美同阳光一般灿烂。

 

  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古蜀太阳神鸟金箔。

  被称为“太阳神鸟”的金箔,是一领圆环形的箔饰,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为2微米,重约20克。太阳神鸟图像如同是一幅现代剪纸,图案规整,构图严谨,非常精美,非常耀眼。

  金箔采用热锻、锤揲、剪切、打磨、镂空等多种工艺技法,以简练和生动的图像语言,表现了一幅十分美妙的图景,无论是纹饰的布局结构或是细微末节之处,都是那样一丝不苟。图案纹饰分为内外两层,内层中心镂空,内有十二条弧状齿呈环形排列。外层是四只正在飞翔的鸟形,四鸟首尾相接,环绕在金箔一周。

  也许这图案只有一种解释,空灵的中心一定是象征着太阳,弧形齿尖则是象征着太阳四射的光芒。环绕着太阳飞翔的四鸟,它们带着太阳转动。美好的创意,精致的制作,金箔上果真是太阳与太阳鸟图案吗?

  金箔上的太阳之形,是一个旋动的天体。智慧的古蜀人,他们想象出太阳是在旋动中升起。旋转的太阳,炫目的光芒,金箔上的太阳,其实是用旋动的光芒衬托出来的,太阳的本体已经隐去。古蜀人的这一种艺术表现,又体现着另类更高更美的境界。

  太阳神鸟金箔的外围环飞着四只鸟,让一些学者想到《山海经》中一则神话,“帝俊生中容……使四鸟”,说的是太阳飞速旋转,是四只神鸟托负着在天上飞过。于是研究者相信,金箔形象地展示了这则“金乌负日”古老的神话传说。

  太阳在天上由东向西运动,动力何在?古人很自然地想到了鸟,在他们的视线里,只有鸟才有本领在空中翱翔。于是,人们这样想象,一定是会飞翔的鸟带着太阳越过天空,那太阳一定有神鸟相助,它们是阳鸟。

  根据《山海经》等古籍所述,古代中国太阳神话中的十日是帝俊与羲和的儿子,它们有人与神的特征,是金乌的化身,是长有三足的乌,会飞的太阳神鸟。神话说十日每天早晨轮流从东方扶桑神树上升起,化作太阳鸟由东向西飞翔,晚上则在西方若木神树上休息。有人说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就是古代蜀人心目中一棵通天神树,是十日神话传说中扶桑与若木的象征。青铜神树分为三层的树枝上共栖息着九只神鸟,大概就是古蜀人想象中太阳精魂日中金乌的形象。

  在中国太阳鸟的传说究竟有多么古老,我们至今并不明晰。不过有人认为,仰韶文化彩陶中所绘鸟纹背上有太阳图案,似乎表示着鸟背负着太阳在飞旋,同时还见到鸟居日中的图像,这表明太阳鸟的神话传说在彩陶时代就已经相当完备。这是6000年前的事情,再往前追溯,是否会有更早的太阳鸟神话?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

  崇拜太阳,是古代蜀人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太阳神鸟金箔纹饰,生动记录了古蜀时代的太阳崇拜,这其中包含的更多信息还有待进一步了解。金沙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以它的神秘和它的精致,再一次展示了古蜀人的智慧与魅力。

  这金光闪闪的箔,周回有镂空的四鸟飞翔图形,中间是弧形芒线围绕的太阳旋转图案,将它称作“太阳神鸟”图案,似乎是没有什么疑义了。这是前所未有的发现,是考古人从未见到的艺术奇迹。太阳神鸟金箔上的太阳之形,用12条弧形光芒衬托出旋转的形态,创意独特。太阳的光线本应当是直直的放射形,怎么会用旋转的构图表现呢?

  不论在古代还是现代,旋形是表现力很强且极具魅力的一种图案形式。在更早的史前彩陶上,我们见到许多旋式图案,那旋动的韵律感是那样有力,它们很容易让我们想起太阳来。旋转的太阳,炫目的光芒,我们看到现代的广告画和一些标识,也将太阳画成了一个带有光芒的螺旋形,而这样的螺旋形太阳图案早在史前陶器上就能见到。

  在甘肃永靖瓦渣嘴遗址出土的的辛店文化彩陶上,将太阳绘成螺旋形,太阳周围的光芒也绘成旋形。台湾台南六甲顶大湖文化遗址,也发现了螺旋式太阳纹陶片,残陶片上分两排刻画着不少于10个旋形太阳图案。在古代青铜器上见到的冏纹,也是一轮旋动的太阳。也许在古代画工的眼中,太阳就是具有这旋转神力的天体,太阳飞速旋转着,连它的光芒也是旋转着放射出来的。

  我们还发现大量商周青铜器上的兽面纹,都以各式旋线(回纹)为地纹。陕西发现的秦代瓦当上,也印有带着旋形光芒的太阳纹。我们也看到魏晋时代彩绘画像砖上的女娲手举的月亮中绘一蟾蜍,蟾蜍绘有四足双眼的身体为一非常简略的螺旋形。

  彩陶之旋,神面之旋,日月之旋,在这些旋动的节律中,我们对这古今一脉相传的认知方式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许这样的艺术品并不是古代东方所独有的创造。美洲古代阿兹特克人的太阳神徽,太阳中心的鸟身,也有一个旋动的螺旋形,它也是太阳旋飞的标志。

  我们很难明白远古时代的人们是如何想象到了太阳运行的规则,我们更惊奇的是一种超时代的艺术表现,现代人还是不时地画出这样的酷太阳来,现代广告、商标乃至儿童绘画,常将太阳绘作旋形的模样,这是今人的旋纹情结,也是古人旋纹情结的延伸,也可以看作是古代太阳崇拜观念的历史延伸。

  天体都是以旋转的方式运行的,以现代人对天文学的认识描绘出天体的旋转形态是很自然的,但是我们的先人在4000多年前就开始用我们今天的方式图绘日月的旋转,如果不是他们已经有了同我们一样的认识,那可能就不会有这些旋转的日月图形留存到今天。人类应当很早就想象到日月是以旋转的方式运行的,旋形日月图不仅表现了两大天体的形态,而且更形象地表现了它们运行的状态。

  太阳神鸟金箔由图案构思上看,是要表现一种旋转的状态。这是一种特别的创意,是一种非凡的创意。我们知道,在圆周上艺术地表现出循环往复的意境,在平面图像中表现出认同的动感,这在3000年前的时代应当并不是很难的事情,因为在此之前陶器与铜器制作中成熟的装饰工艺,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器物表面纹饰呈现出的律动感,在史前时代并不鲜见,但像太阳神鸟金箔图案上运用纹饰间的互衬互动表现主题,却是在金沙人之先还不曾见过的独特的艺术创意。

  金箔上的太阳图形,是间接地用向右旋转的芒弧衬托出来的,形成一轮无形的太阳,构思非常巧妙,也十分罕见。旋转的太阳图形,在其他一些时代更早的文物上也曾见到过,有的绘成太阳本体的旋转,也有的用弧线的光芒表示。太阳神鸟金箔图案不仅用芒弧表现太阳向右的旋转,而且还以四鸟的反向运用作为衬托,加强了太阳旋动的视觉效果。图案外圈四鸟的左旋,与内圈12芒尖的右旋,形成一种动态的对比,互衬中出现互动的效果,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意。

  人类对天体运行的观察,应当是在史前时代就开始了,《春秋纬·元命苞》说“天左旋,地右动”,未必就没有包纳史前的认识成果。中国古代天文学关于天体运行方式的描述,有左旋说和右旋说的分歧,以地球为静止状态的观察,所观察到的天体运行为“视运行”。视运行就是直观的体验,不论体验到左旋还是右旋,天体的旋动是无疑的,这种体验最早未必不是出现在史前。

  回过头来再看看金沙太阳神鸟金箔上的旋形太阳光芒,觉得它表现的也应是太阳旋转的状态,古蜀人对太阳运行的方式已经有了自己的猜想,他们一定知道或者接受了天体旋转运行的知识。

  金沙太阳神鸟金箔外围图案中的四只飞鸟,一定就是神话中所说的阳鸟。我们或者可以这样设想,古代的那些工匠和画工们,一定是在这样的神话中得到了创作的灵感:太阳每天在不停运行,是神鸟带着太阳在飞翔。许多民族都以为只有飞鸟才是太阳的使者,作为太阳使者的各种神鸟形象飞遍世界,它们深深烙印在人们的脑海里。在现代的一些艺术品中,也能见到神话中太阳鸟的形象,都是古代留传下来的艺术传统。

  阳鸟虽然是神话中的神鸟,但一定有神话创作的原型,那它究竟是以什么鸟为原型的呢?古蜀人在金箔上表现的阳鸟,它的原型又是什么鸟呢?

  在阳光下繁衍生息的史前人类,他们以最虔诚的心灵,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向未知的世界表达纯洁的心声。无限的宇宙,神秘的苍穹,光明的太阳,孕育人类的生命,塑造人类的灵魂。那翱翔天际的鸟儿们,是最有资格接近太阳的使者,只有它们才能将人类的虔诚与感戴传递给万能的太阳。于是在太阳崇拜出现之时,可能就有了太阳鸟崇拜。

  看着金沙金箔上的四鸟图形,长长的脖颈,尖尖的利喙,壮壮的双爪,这是何鸟?这似乎就是水鸟鱼鹰,它在古时叫凫鹥,我们现在称它作鹭鸶或鸬鹚。

  蜀人先王有以“鱼凫”为号者,也许是以太阳神和太阳鸟自居呢。鱼凫就是水鸟鱼鹰,在古蜀人心中,也许那就是太阳神。也难怪在出土的蜀王金杖和金带上,都能见到鱼凫的图像,那是古蜀人顶礼膜拜的偶像。崇拜鸟和崇拜太阳,是古蜀人各部族的共同信仰。崇奉太阳是古蜀人不变的信仰。古蜀人有自己特别的阳鸟,它就是鱼凫,是健美的鱼鹰。古蜀人对并不能多见的太阳怀有特别的感情,他们对心中的太阳鸟也怀有特别的感情,他们多么希望阳鸟能天天载着太阳飞翔啊!

 

  现代蜡染太阳鸟图

  太阳崇拜曾经是人类共有的信仰,在古代社会里,太阳鸟是无处不有的精灵。不仅在古代中国,在世界上很多民族中都曾经奉行过太阳鸟崇拜。

  古埃及的日神霍鲁斯神和拉神,都是雄鹰模样。公元前14世纪太阳神崇拜成了古埃及的国教,雄鹰成了太阳的使者。太阳神拉常常与以鹰为形象的霍鲁斯相结合,霍鲁斯被视为太阳神。在一些古埃及的绘画中,霍鲁斯被描绘一只头佩日轮的鹰,或一个戴有王冠的鹰头人。

  玛雅人的太阳神庙里,有乌鸦和啄木鸟的身影。美洲其他民族的太阳鸟还有鹰、鸮、天鹅、啄木鸟、乌鸦、凯察尔鸟等。中美洲飞鹰族的族徽图像呈圆形,外围是象征万道光芒的短线,内部为一只飞鹰。美洲印第安人把太阳视为“活的精灵”。面对奔走不息的太阳和翱翔有力的鹰隼,印第安人很自然地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在美洲太阳鹰崇拜普遍存在,中美洲的太阳鸟也叫凯察尔鸟。

  欧洲古代传说的太阳鸟有天鹅和鹰隼。在古代波斯帝国,也以鹰鸟作为太阳的象征。鹰隼飞旋,它飞得那么高那么远,它好像就在太阳中飞翔。它被古人当作太阳的使者,传达着太阳的信息。鹰的力量就像太阳一样,征服了古人的灵魂,他们把对鹰的崇拜和太阳的崇拜联系到一起。

  在印度和东南亚,人们认为有一种巨鹰兼百鸟之王叫迦卢荼,总是把它和太阳联系在一起,作为太阳初生和死后生命的象征。鹰隼被古人当作太阳的使者,传达着太阳的信息。鹰的力量就像太阳一样,征服了古人的灵魂,他们把对鹰的崇拜和太阳的崇拜联系到一起。

  金沙遗址太阳神鸟金箔是古蜀人最伟大的艺术作品之一,也是古蜀文化精髓的体现。虽然我们并不能确切得知太阳神鸟金箔作器的本来面目,也不能知晓原器的用途,但我们一点也不会怀疑太阳神鸟金箔不仅喻义深邃,艺术构图也十分完美。

  金沙的太阳神鸟金箔图案确实非常完美,但这种完美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我们了解得并不多。金沙太阳神鸟金箔由图案构思上看,是要表现一种旋转的状态,这个目的显然是达到了,从设计上说是非常成功的。

  金箔的图案虽然有完美的设计,却并不是如以往人们想象的那样是采用模具制成。这是一件凭着精巧十指制作出来的艺术品,它的制作体现了古蜀时代所拥有的高超的工艺水准。金箔的外形,看起来是一个比较规整的圆形。金箔内空亦大体为正圆之形,相对芒尖之间的距离相等,表明金箔最初开料大致为一圆环形。这圆环孔径5.29厘米,与金沙多数环璧类玉器内径规格相近,大盘环璧内径在5~6厘米之间。粗略观察,太阳神鸟金箔图案的4鸟在圆环上的分布均衡对称。量度结果显示,太阳神鸟金箔图案除外圈飞鸟在作法上采用了严格的四等分方法和芒底落于同心圆轨道外,图案切割并没有太严格的设计。四鸟的本体在尺度上有许多细微差别,12芒弧的大小与排列也欠匀称。太阳神鸟金箔不仅展示出古蜀国深邃的文化底蕴,也展示出古蜀时代高超的工艺技巧。这是凭着精巧十指制作出来的艺术品,从精巧的工艺,可以窥见精巧的思维和精致的文化。

  真不知最早是何人突发奇想,将金子捶成薄薄的箔,让有限的金光绽放到千倍万倍之大。以小变大胜大,以少变多胜多,将金子变成箔,想到这一点就不容易,做到就更不容易了。

  金箔技术很早便已经相当成熟,商周时期中原地区除了见到一些装饰类金器,也有少量金箔之类,主要是附着于其他漆器、铜器以及建筑钩件上的装饰。古蜀王国的金器,在三星堆和金沙出土的多是金箔制品,一些研究者以为与中原地区应属同一体系,主要是因为它的年代稍晚于中原。认为成都平原的黄金工艺很可能如同青铜工艺一样,也是从中原辗转传入。

  不过也不能否认,古蜀金器在成形器物的种类及出土的数量,都要明显超过中原地区,在工艺技术方面也显现出独到之处。今后也未必不会发现年代更早的古蜀金箔,谁早谁晚现在还不是下最后结论的时候。

  早期金器制作工艺分锻打和捶揲两种技术,中原早期黄金制品多采用捶揲技术,成品都是金箔。古蜀金器也均采用捶揲技术,成品也是金箔制品。两者之间的明显区别是,后者常有纹饰图案,与北方和中原地区光素无纹不同。古蜀金箔使用了錾刻、模冲、刻镂技术,如金杖和冠饰所见图案纹饰,不仅是古蜀也是国内发现的金器中最早的錾刻工艺标本。金沙遗址的金人面像,有人认为采用了模冲工艺。刻镂工艺在古蜀金器中较多运用,三星堆和金沙见到的许多金箔都使用了这一工艺。

  古代金箔工艺的出现,是古人认识到黄金良好自然延展性能的结果。包金和贴金工艺的成熟,促成了金箔技术的不断提升。包金是利用金箔自身的包裹力罩于器具之外,贴金是借助黏合剂将金箔粘贴在器具表面。古蜀贴金工艺比较流行。三星堆金箔铜像用的是生漆作黏合剂。现代民间传统贴金工艺所用的黏贴剂,主要是树脂类如生漆和桐油等。金沙的金箔制品,许多应当采用了贴金工艺,使用生物黏接剂黏合。

  箔,通常指称一些金属制成的薄片,如金箔、银箔、铜箔,以金箔的制作工艺最为复杂。黄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一两(31.25克)纯金能锤成万分之一毫米厚、面积为16.2平方米的金箔。古代制箔之法,是先将黄金提纯,捶打成小小的金叶,再夹在用煤油熏炼成的乌金纸里,又反复锤打约一日,金叶就变成了薄薄的金箔。

  传统工艺制作金箔,要经十多道工序,下条、拍叶、做捻子、打开子、出具、切金箔,一点都不能马虎。金箔的传统工艺至今还保留在一些作坊里,抽出的金箔薄如蝉翼、软似绸缎,所以民间又有一两黄金打出的金箔能覆盖一亩三分地的说法。现代金箔生产仍有一些工艺机器无法替代,最重要的是乌金纸,用乌金纸包好金片,通过几万次锻打制成0.12微米厚的金箔,要求乌金纸耐冲击、耐高温。

  现代金箔制作融入了现代科技,使用的辅材(如乌金纸)和设备都已大大革新,产量和质量均大幅提高。经过长期发展,金箔工艺越来越成熟,金箔工艺有了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议,古老的工艺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太阳带给古蜀人灵感,太阳神鸟金箔又将这灵感传达给当代,愿文化遗产保护就像这金光灿灿的标志一样,像太阳一样,光芒永存。

  【演讲人:王仁湘;演讲地点:成都市博物馆;演讲时间:2016年12月】

 

  【专家简介】王仁湘,1950年出生,湖北天门人。长期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曾任边疆考古中心主任。曾主持发掘了若干重要古代遗址,其中西藏拉萨曲贡遗址和青海民和喇家遗址先后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项目。对中国史前考古有较为全面的研究,饮食文化考古研究也有建树。

更多精彩: 《凯风智见: 明朝鸿胪寺卿王士性如何评价各省人?》  

《凯风智见:静默与荒诞中走出的八百年卫国》  

《凯风智见: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文史新说:好色的出路问题及其他》  

《文史新说:靛蓝花布何能“衣被天下”》  

《文史新说:出身平凡却富甲天下 两百年前世界首富的人生》  

《文史新说:郑国渠 背后的皇权、谍战与民生》  

《文史新说:穿越古代去买房》 

分享到:
责任编辑: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