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学古诗何用 网友:长大后每次旅行 像故地重游

作者:佚名 · 2017-02-16 来源:羊城晚报

  武亦姝夺冠后,很多媒体引用一句话:“武亦姝满足了所有妈妈们的幻想。”对于不少家庭而言,这些电视节目改变了一代人的教育观,也引发了无数家长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的种种思考。武亦姝的光环背后,靠的是十几年如一日的文化积累——武亦姝的诗词量据说有2000首,她今年只有16岁,就算4岁开始背诗,平均也要两天背一首并坚持12年。

  有媒体发起的问卷调查显示,对于小时候背诵古诗文的经历,近三成的受访者觉得并不受用。两千多受访者中,近三成人不能背出三篇以上古诗词篇目。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曾多次批评年轻人对诗词漠视:“现在的年轻人根本走不进去,‘如遇宝藏空手回’,守着这么好的家当,什么都继承不了,这是他们悲哀的地方。”

  在《诗词大会》中,很多家喻户晓的句子也常常让百人团中的数十人答不出来,有一位大学历史老师甚至将一道非常简单的题目答错,嘉宾老师常常慨叹“这不应该啊”。武亦姝母校的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也曾指出,在他的学生中,很多孩子不明白学古诗词何用,有学生连续五次来找他理论“凭什么让我们背那么多的古诗文”。黄荣华说:“身为中国人,文化在每个人身上的烙印终归会显现出它的力量。”

 

  资料图

  网友言论

  @张佳玮:小时候,记忆里的声音,对精神世界是有影响的。诗歌,哪怕不明白意思,只是音韵,让他听着学着背着,都比读背些粗鄙词句要好些。诗歌的好处,就是纯净。

  @mupeng:约会的时候,知道什么是“月上柳梢头”;灯会的时候,知道什么是“一夜鱼龙舞”。愁的时候,“伫倚危楼风细细”;乐的时候,“春风得意马蹄疾”。背的那些诗词,像是看不懂的画面,存在心里。悟的时候,感觉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

  @菠萝斑马:曾经背过无数遍而从不知其味的那句“梦里不知身是客”,长大方才明白其中蕴有多少感伤、惆怅和惘然。经历多了才越发现,所有童年生吞硬嚼下去的古诗词,都已经携带着作者创作时那一刻的情深,在我们此后漫长的一生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读库老六:好像去卢浮宫,所有人都守在《蒙娜丽莎》面前合影一样,因为其他名画你不了解、不熟悉。小时候的阅读体验,往往决定了你一辈子的视野和性质。

  @张方:小时候诗词背多了,长大后每一次旅行,都像是故地重游。

更多精彩:《凯风智见:明朝鸿胪寺卿王士性如何评价各省人?》 

《凯风智见: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凯风智见:朱纨之死与嘉靖海禁实相》  

《文史新说:我们该怎样优雅的过春节》  

《文史新说:品味经典 领略<红楼梦>里贾家年味》  

《文史新说:鸡年说鸡:知时之兽,奚出于醯》  

《文史新说:读诗迎春:看古人如何过春节》  

《文史新说:冰天雪地里 东北热炕头儿上侃大年》 

分享到:
责任编辑: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