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瓷器上的春天:陌上采桑好时节 采桑遇上瓷器

作者:佚名 · 2017-04-13 来源:北京青年报

  时过清明,春色渐深。江南雨水丰沛,桑叶肥嫩,正是采桑养蚕好时节。这一景致也被绘制在瓷器之上,让古老的瓷器上散发出一股清新的春天气息,我常常在自己的藏品中欣赏这一幅幅的美景。

  “吴儿歌采桑,桑下青春深。”采桑本是辛勤的劳作,在儿童眼里却是一种深受欢迎的娱乐活动,趣味多多。下图1是一只清朝康熙年间的青花碗,直径20cm,碗底有“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画面上几株老桑树,枝干遒劲,叶片稠密。一位少年扶梯而上,蹲坐在树杈上,一手提着竹篮,篮里盛满桑叶,另一只手抓着一把新摘下来的桑叶扔到树下。树下一位少年兜起衣襟接住飘落下来的桑叶,另一位较小的孩童正在树下捡拾桑叶。这只青花碗造型优美流畅,胎釉细腻清雅,画风简朴,充分体现了清代早期青花瓷器的风格。

 

  图1

  “春月采桑时,林下与欢俱。”每至采桑时,全家齐出动。下图2是清光绪时期的粉彩人物采桑图瓶。瓶高28.5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11厘米,描绘的正是春日农家采桑图。粗大的桑枝上骑坐着一位男孩,树下两位妇人,一位背着箩筐,另一位仰头朝树上的男孩喊话。一个小男孩把箩筐高高举起,准备接住树上掉落下来的桑叶。釉色明润,粉彩清丽,画面上妇人裙带飘飞,孩童憨鞠可爱,无不栩栩如生。

 

  图2

  “罗敷喜采桑,采桑城南隅”《陌上桑》是一首流传千古的汉代乐府诗,成功刻画了采桑女罗敷的鲜活形象。采桑女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人物,这一人物形象也在瓷器上得到展现。下图3是民国时期名家洪子庚画执蓝采桑人物诗文壶,壶高14厘米,底径11.3厘米。绿树葱郁,野花竞芳。一位年轻的采桑女,手挽桑条立于树下,脚边一只箩筐已装满了桑叶。远处走来一位红巾包头的长袍男子,腰挎宝剑,正向采桑女打听进村的路径,画面清新流畅。壶身上有丙寅年(1926年)洪子庚题款及执蓝、采桑等文字,字体俊秀飘逸。再加上瓷质细密,胎釉滋润,实属一件不可多得的民国瓷壶佳作。

 

  图3

  采桑养蚕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华美的中国丝绸曾让无数人为之倾倒。中国也是瓷器的国度,美轮美奂的中国瓷器曾风靡世界。当采桑遇上瓷器,中华传统文化就会折射出更夺目的神韵。

《凯风智见: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凯风智见:朱纨之死与嘉靖海禁实相》  

《文史新说:范仲淹三次贬官却被朋友点赞》  

《文史新说:涨姿势 007、中情局的鼻祖原来在这里!》  

《文史新说:晏子要做顶天立地伟丈夫》  

《文史新说:穿越古代去买房》  

《文史新说:那个被宋朝士大夫们推崇备至的“格君者”陆贽》 

分享到:
责任编辑: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