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原创】扛着麻袋去领钱!晒一晒古代官员们的年终奖

作者:李晓 · 2017-05-27 来源:凯风网

   学而优则仕,这成了古代中国人的职业选择信仰。古代官员的选拔,也要经历层层“高考”,相当的艰难,要不然怎么70岁的范进中举了,狂喜过后就变得疯疯癫癫的呢。

  一旦当上了古代“公务员”,待遇也是相当优厚的,别的不说,就说年终奖这一项,就足以让黎民百姓们羡慕嫉妒恨。  

  在古代当上“公务员”,一般来说,端的是铁饭碗,收入也稳定。有多少官员,对年终奖望眼欲穿啊。查阅古代典籍,发现有一些年终奖,比一年的俸禄还要高,由于古代的银两不比现在的纸币,一旦遇到发得高的年终奖,还有官员兴高采烈扛着麻袋去领钱的。

  考究文献,最早发现的古代官员发年终奖,在东汉时期(25年—220年),一到腊月,各级官员们  的年终奖就鸣锣开响了,这可是真正的贺岁大片上演啊。在朝廷,发年终奖的决策者,掌握在皇帝手中。满朝文武官员,也不是那么随便就发的,得有一个制度,按照级别来发放。在东汉,是这样规定的:大将军、三公,每人发钱20万枚、牛肉200斤、大米200斛;九卿每人发钱10万枚;校尉每人发钱5万枚;尚书每人发钱3万枚; 东汉后期,一枚五铢钱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人民币4角,一斛大米重16公斤,由此估算,大将军和三公每人所能领到的年终奖,折合成人民币大概在10万元左右。看看当时的工资,三公和大将军的月薪只有17500枚五铢钱,折合成人民币不过7000元,领上这一笔年终奖,要超过他们一年的工资。哇!回头看看,你在东汉时期有先人当官么,要是他们省吃俭用,留一笔遗产下来,说不定也是一个“富N代”了。  

  古代官员的这些年终奖,就这么一路发了下来。来看看北宋时期(960—1127年),那时文武官员们的工资够高的了,有点高薪养廉的意思。所以这个时期的官员年终奖,就显得有点寒酸了。皇帝给高级干部们发年终奖,宰相、枢密使以及曾经封王的大臣,每人只有5只羊、5石面、2石米、两坛子黄酒而已。宋朝时期的2石米按照今天的标准来看,就大概是100公斤,5石面无非150公斤,再加上那5只羊,换成市场价值也不过今天的几千块钱。宋朝时期最著名的清官包拯,在开封任职时,有工资、餐补、饮料补贴,还有取暖补贴,有公务接待补贴、岗位补贴,全部加在一起,一年将近10000贯,据说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上百万元以上,所以包拯真不差钱,有足够的底气去反腐。  

  不过,古代官员的年终奖,如果各级都这样发下去,要朝廷来负担,恐怕国库就要掏空。朝廷下面的官员,就只有自己去谋财路了。在纸张发明以前,比如秦、汉、魏晋时期,公文不是写在纸上,而是写在竹简上,一份较长的公文,得用一大堆竹简,所以古代官员们看文件,常常翻得哗啦啦响,也挺辛苦的。古代这些装竹简制成文字材料的口袋,有皮质的,有丝织的,也有麻布的,一年积攒下来,在官府里也囤积得不少。请放心,在古代就有废品回收这门生意了。到了年终,官府的公务员们把这些口袋卖出去,也是一笔收入,这些钱当然也不上缴入账,就成为年终奖来源的一部分了。  

  光靠卖装文件的口袋来发年终奖,毕竟资金有限,还得再想办法,那就是用公款发放高利贷,在古代一些时期,朝廷大都是默认这种做法的。高利贷的本金,有朝廷拨付的公用经费,还有公务员们自己凑的集资款。放贷的对象,主要是各地域内的商人,还有农耕者。放贷的期限,则由双方商定,不过利息高得惊人,月息最低3%,而且是“驴打滚”的利滚利,这些利息收入,也成为“小金库”,到了年终拿来发放年终奖。当然还有巧取豪夺鱼肉百姓的官员,把自己年终奖的来源,压榨在百姓头上。一些有生意头脑的精明官员,还拿官府里的公用经费来投资做生意,年终奖就更不用愁了。官员们的生意,有造酒、造醋,贩卖私盐,还有投资房地产的。尤其是一些权力很大的官府,这些“创收”的渠道更是惊人。  

  看看古代这些官员们花样百新的年终奖,禁不住为现在公务员们的阳光工资点个赞!(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声明: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此处按要求转载。  

分享到:
责任编辑:刘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