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岳麓书院名联“吾道南来”到底是谁写的

作者:佚名 · 2017-07-10 来源:凤凰国学

 

  岳麓书院内楹联

  “吾道南来,原系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这是岳麓书院文庙里面威名远扬的楹联。讹传为清末民初的大名士王闿运所作,久而久之,“讹传”成为了定论。

  一

  据史料记载,“吾道南来”,是与宋代大儒杨时有关的典故。杨时在湖南浏阳当过县令,后人建文靖书院以纪念他。为此,我在2004年还托浏阳市文管所何春平书记寻找文靖书院遗址。

  朱熹编《二程外书》《伊洛渊源录》录有“吾道南矣”,语出程颢。《二程外书》卷十二引杨时《龟山语录》云:“明道在颖昌,先生寻医,调官京师,因往颖昌从学。明道甚喜,每言曰:‘杨君最会得容易。’及归,送之出门,谓坐客曰:‘吾道南矣。’先是,建安林志宁,出入潞公门下求教。潞公云:‘某此中无相益。有二程先生者,可往从之。’因使人送明道处。志宁乃语定夫及先生,先生谓不可不一见也,于是同行。时谢显道亦在。谢为人诚实,但聪悟不及先生,故明道每言杨君聪明,谢君如水投石,然亦未尝不称其善。”

  此条,今本《龟山语录》已佚,无法考证原委。

  据文献记载,佛门中也有“吾道南矣”一说。姚宽《西溪丛语》卷上云:“唐李舟作《能大师传》:五祖弘忍告之曰:‘汝缘在南方,宜往教授,持此袈裟,以为法信。’一夕南逝。忍公自此言说稍稀,时谓人曰:‘吾道南矣。’时人未之悟。壬申,公灭度后,诸弟子求衣不获,始相谓曰:‘此非卢行者所得耶?’使人追之,已去。及大师归至曹溪,追者未至,遂隐于四会、怀集之间,不言鸡足峰前提不起事。”

  姚宽(1104—1162)小于杨时(1044—1130),有同在之时间段;姚宽长于朱熹(1130—1200),也同在有时间段。李舟《能大师传》已佚,今全唐文无其文。因此,姚宽的引述,也无法考证原委。

  禅宗以南宗为尚。据释印顺《中国禅宗史》,唐朝已明确有南宗、北宗之分疏,此种南北分宗之说可追溯到六朝,甚至于说导源于印度。

  我个人认为“吾道南矣”应当与“《易》已东矣”和“吾道东矣”存在关联,前者是对后者的模仿。西汉经学家丁宽从 田何学《易》,学成东归,田何谓门人曰:“《易》以东矣。”班固《汉书•丁宽传》云:“初,梁项生从田何受《易》,时宽为项生从者,读《易》‍精敏,才过项生,遂事何。学成,何谢宽。宽东归,何谓门人曰:‘《易》以东矣。’”郑玄求学于马融,学成东归,马融云:“吾道东矣。”南朝范晔《后汉书•郑玄传》云:“融门徒四百馀人,升堂进者五十馀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吾道东矣”一语,是一种极高的评价,可使人身价倍增。南朝沈约《宋书·张敷传》:“初,父邵使与南阳宗少文谈系象,往复数番,少文每欲屈,握麈尾叹曰:‘吾道东矣。’于是名价日重。”

  我个人还认为“东”关涉春秋公羊学“新王”奥义。孔子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论语•阳货》),“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论语• 雍也》)。春秋公羊学家认为,日出东方,“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鲁国在东方,一变而为“道”,而圣人西行传“道”,东方统一西方。从“《易》已东矣”、“吾道东矣”到“吾道南矣”,是语境之变,理应是自足的话语,不受他教的影响,但是无法排除有可能受禅宗南北之争的影响。

  二

  我既然否定“吾道南来,原系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为王闿运所作,那么这一名联的作者究竟是谁?

  此事的缘起也要追溯到十年前。我买到王闿运《湘绮楼诗文集》,翻看其联语,居然并未收录此联。这引发了我深入探究的兴趣。在古代,儒家的庙堂、宫殿、书院、祠堂,都是宗教性场所。这些场所的匾额、楹联都是宗教性表达,因此岳麓书院“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和“吾道南来,原系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的磅礴气势,可以理解为一种宗教性表达。

  前不久,长沙市文史专家杨锡贵先生问我“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作者是谁?我答复说,不做这方面的研究,虽然知道典故,但是没有考证查阅出处。顺便提及“吾道南来,原系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的作者并非王闿运,有周系英一说。杨锡贵先生毕竟是高手,查了几天史料,翻出了一些线索。

  据民国胡君复《古今联语汇选》记载,湘潭人周系英(左宗棠之妻周诒端族伯)作此联,其云:“湖南周系英学士,督学江西,年甚少,人颇轻之。校士日题出,即拟作一篇揭示署外,群惊其敏捷。尝撰一联张署首,云:‘吾道南来,本是濂溪嫡派;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这则笔记是晚出,不是铁证,不足为确信。

  据清末、民国吴恭亨《对联话》卷一云:“湘人某督学江苏,题金陵贡院联云:‘吾道南来,的是濂溪正派;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据“湘人督学江苏”,周系英、王先谦均曾担任江苏学政一职,但吴恭亨并未明示。又当然,我也没深究历任江苏学政的湘人到底有哪些人。古代的笔记,大多是耳食之言,不能完全作为证据采信。周系英,担任过四川、江西、江苏三省学政。

  又有人将此联的作者归于何绍基,其《题金陵贡院》云:“吾道南来,的是濂溪正派;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永州古楹联•乡贤外地题联》)不知何所据。何绍基担任过四川学政,并未担任江西、江苏的学政。当然,此联也不一定需要“江苏学政”来创作。

  据胡君复《古今联语汇选》,某君题武昌湖南会馆门联:“大江东去;吾道南来。”

  又据一些今人出版的楹联书籍,记金陵湖南会馆有联云:“吾道南来,无非朱程一脉;大江东去,都是湘水余波。”不知何人所作。

  以上几条,对联的张贴地点为江西学政官署、金陵贡院、武昌湖南会馆、金陵湖南会馆。从情理上推测,武昌湖南会馆、金陵湖南会馆倒是有可能。

  本文只是破除邪说,并非在于考证“吾道南来,原系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这一对联的作者。因此,到目前为止,在没有找到作者铁证的情况下,“吾道南来,原系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这一对联的作者只能是“无名氏”,不可附名周系英、王闿运、何绍基、王先谦等人。当然,假以时日,也许还是会有人在故纸堆中找到这一名联作者的。

《凯风智见:《笑林广记》——清朝人的段子合集》  

《凯风智见:明朝鸿胪寺卿王士性如何评价各省人?》  

《文史新说:那些中国的“摔跤爸爸”》  

《文史新说:秦巴腹地一个鸡鸣三省的传奇古镇》  

《文史新说:高考古往今来一场未曾缺席的较量!》  

《文史新说:苏东坡的西湖情节》  

《文史新说:往事越千年 丝绸古道说新疆》 

分享到:
责任编辑: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