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比荔浦芋头更好吃的芋头是什么 你猜得到吗

作者:佚名 · 2017-09-21 来源:地道风物

  这座城市不仅有吃有喝,还文武双全

 

  昨天,风物之旅靖江美食团吃(吸)了中华第一汤包,靖江蟹黄汤包,极鲜美。今天,风物之旅的吃货们,又吃了靖江独有的地理标志产品。香沙芋,极乡土。9月份,正是香沙芋成熟的季节,我们不仅吃,还亲手把它从土里挖了出来。知识点就在这时被挖出来了!

  只有从长江中沉淀出来的沙质土壤,才能长出相比广西荔浦芋头,还沙、还糯、还秀气的靖江香沙芋。比荔浦芋头更好吃的芋头是什么?为了探访最正宗最地道的靖江香沙芋,我们来到了靖江市生祠镇。进入九月中旬,香沙芋正好开始成熟,“前两天来踩点儿的时候还一小点儿,才两天就长大了。”我们前期来采点的同事看到挖出来的香沙芋时感叹地说道。 

  “香沙芋吃上去,口感糯糯的,粘粘的。”同行的植物达人史军还体验了一把挖香沙芋的流程,并向我们介绍了这个吃起来有豆沙口感的芋头到底什么来头。史军老师讲芋头,千万不可错过它实际是典型的雌母芋,不同于单颗长在土里的芋头,雌母芋的一颗芋头上长了已从芋头埋在土里,拔出来的芋头最中间的是母芋,边上的是子芋。这也是香沙芋主要被运到市场卖的部分。

  在靖江当地的渔婆农贸批发市场上,红芽密节的香沙芋随处可见,批发价也就 5、6 块一斤。

 

  红芽密节是香沙芋的特点。

  在来自靖江的作家麦阁的儿时记忆中,她吃过母亲手制的甜芋头糕,甜芋头饼、芋头红烧肉,芋头排骨汤,咸甜做法都适宜。而她吃得最多、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糖芋头”了:母亲不知从哪儿搞来一点桂花,那就是“桂花糖芋头”了,也记得母亲,总要在烧糖芋头的铁锅里放一点点白色的碱,烧出来的糖芋头就呈微微的红色,很经典的那一道。感觉里母亲放碱总是“拿捏得很准”,每次烧出来的颜色,几乎都是一样的“正色”……

 

  大家纷纷体验了拔香沙芋的过程,真挺费劲的。

  

  欢乐的挖芋头团

  广西的荔浦芋头名扬天下,但是在靖江人的嘴里,香沙芋比荔浦芋头更糯、更香、更甜。由于养殖香沙芋的生祠镇最早是长江泥沙沉积形成的沙质土壤,结构不紧不松刚刚好,采长出了口感像豆沙包的香沙芋。

  香沙芋的产地之一生祠镇,是岳飞带给靖江人的原乡。香沙芋的主要产地,就在靖江的生祠镇。长江携带的泥沙在靖江孤山的脚下逐渐堆积形成了今天靖江的陆地,而生祠镇,是靖江最早的陆地,所以,它比靖江其他地方承载了更多的历史风雨,靖江早期的历史,大多沉睡在这里。生祠故事的开端,是岳飞岳武穆大人。

 

  吾县自昔阴沙地、百万生灵武穆移。饮食教诲佳子弟,文明进化步欧西。这是民国时期靖江县立生祠小学的校歌,这座小镇因为有岳飞的生祠而得名。岳飞的形象是靖江人早期的精神图腾。

  传说当年,南宋皇帝赵构连发12道金牌急招岳飞回临安,一部分中原百姓跟着岳飞不断南行,来到了长江之畔。岳飞无法带着一众百姓渡江,他见此地虽荒草萋萋,但有山有水,便对百姓预言道:“此地别看眼下荒芜,但将来定是鱼米之乡,我祈愿这里800年无兵灾无水灾无旱灾。”便劝追随他而来的众多青年男女在此自行婚配,创建新的家园。至今,靖江的朱、刘、陈、范、马、陆、郑、祁等八大姓仍说自己的是岳飞的移民。

 

  岳庙内记录岳飞故事的碑文

  岳飞走时,脱下身上的白色战袍赠予百姓,据说现在生祠镇东面的白衣堂就是当年岳飞赠袍之地。岳飞走后,留下来的人为他盖了一座祠堂,春秋祭祀,因为是在岳飞生前建立,故称“生祠堂”,据说这是天下最早的岳庙,里面至今还能看到世间已非常罕见的岳飞手书《前出师表》之石刻。

  住在生祠边的一个大人物

  生祠堂一直是靖江人民精神和心理的寄托,其中一个家住生祠边的青年人刘国钧也不例外。刘国钧少时家徒四壁,长大后准备到苏南学艺,走之前到岳王庙求签祈求岳王爷的保佑。精神鼓舞加之经商的天赋与勤奋的工作,让刘国钧成为中国近代著名的纺织业巨子。

  

  刘国钧故居里的雕像

  他的经营理念是“货色要比别人好一点点,成本要比别人低一点点,价格要比别人高一点点”,他创办的大成公司在民国时期 8 年间,企业规模增加 8 倍,在近代工业上十分罕见。

  不知道多年以后,他是否还会回想起自己在离乡前在生祠堂里求的那个上上签。

  生祠之后,靖江的文脉

 

  最早的马洲书院建于宋代,由孔子的第 51 代世孙孔元虔所建,后来湮灭。明代、清代两次改建新的马州书院。1984 年,靖城中学经县政府同意,新建了一座水泥结构的仿宫殿式建筑,仍命命为“马洲书院”。

 

  古代的儒生也拜考神,于是有了魁星阁。魁星在古代史住在文章的神,儒生们把它的地位奉得极高,这种信仰在靖江被物化成了魁星阁。

 

《凯风智见:《笑林广记》——清朝人的段子合集》  

《凯风智见:明朝鸿胪寺卿王士性如何评价各省人?》  

《文史新说:那些中国的“摔跤爸爸”》  

《文史新说:秦巴腹地一个鸡鸣三省的传奇古镇》  

《文史新说:高考古往今来一场未曾缺席的较量!》  

《文史新说:苏东坡的西湖情节》  

《文史新说:往事越千年 丝绸古道说新疆》 

分享到:
责任编辑: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