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老师上课时 为何很少讲“田忌赛马”的后续

2021-05-16 来源:腾讯网历史

“田忌赛马”是语文书上一个不可或缺的智慧典故,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主要出场人物有孙膑、田忌和齐威王。为什么不是《孙膑吴起列传》?因为孙膑的故事放在了他老祖宗孙子(孙武)后面讲,司马迁表示:

“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在太史公司马迁看来,孙膑的聪明,兵法心得以及指挥作战的智慧很可能遗传自孙武,所以,当“田忌赛马”这个故事发生时,孙膑身为一个刚逃到齐国的无名小卒,居然就能给田忌献计献策,让他赢了齐威王;

而通过此事,齐威王注意到了孙膑。

孙膑出的主意其实很简单,让田忌用下等马和齐威王上等马比赛,中等马和齐威王下等马比赛,上等马则和齐威王中等马比。

应该说这完美体现了孙膑不按套路出牌的灵活思维,看着是小聪明,实则充分利用了规则允许的范围达成自己目的,正如兵法百变,一个军师不懂得利用规则玩花招怎么行?田忌在齐国为将,他很清楚孙膑这种人才难得,这才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和孙膑谈过一番后,觉得此人果然不错,“遂以为师”。

语文书上的故事到此就戛然而止了,没有再讲田忌和孙膑等人的后续,老师上课也多半只强调要学习孙膑的智慧,懂得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并且巧妙将劣势转为优势,突破常规思维取得胜利等等。那么“田忌赛马”的故事,后续究竟如何呢?

其实齐国的这场戏还有第4个主要人物参演,这个人在语文书上也充当过主角,他就是《邹忌讽齐王纳谏》里的邹忌。这里的齐王仍然是齐威王,邹忌劝他广开言路、听取臣下意见治国,最终使得齐国在政治上实力远胜其他的国家,但语文书没讲的是:

邹忌和田忌一为相,一为将,向来碰面就谁也看不惯谁,蔺相如和廉颇那种“将相和”跟他俩完全不搭边。

田忌赛马后,孙膑得到了齐威王重视,田忌带兵出战时,孙膑就从旁献计献策,历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就是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奠定了齐国取胜基础。

但这当中邹忌其实也出力不少,当然他“出力”不是披上战甲跑去冲锋陷阵,而是在后方挑动齐威王,力劝他派田忌去打仗。

公元前354年,魏国包围了赵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田忌、孙膑闪亮登场,孙膑献“围魏救赵”之计对付宿敌庞涓,庞涓明知是计也不得不回师救援魏都大梁,在桂陵陷入埋伏落败;

公元前343年,孙膑庞涓这对昔日同门今日仇敌之间的对决再次上演,魏国出兵攻韩,齐威王看了半天热闹后决定浑水摸鱼,再次派田忌、田婴等上场,而孙膑在此战中仍然是充当军师的角色,但根据《战国策》记载,此战开始前邹忌是在齐威王面前说了些话的:

“公孙闬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也就是说邹忌揣着小算盘,想置田忌于死地,而让一个武将获罪的办法,最好就是让他打败仗,到时候什么罪名都可以往他身上安;就算田忌胜了,自己也有出主意的功劳,再玩阴招把他扳倒就是了,这实在是个好主意!可邹忌没想到的是孙膑太厉害,马陵之战中,齐军大胜魏军,庞涓自杀,田忌功成名就。

此战让魏国失去霸主的地位,齐国却在东方崛起,邹忌当然乐意看到齐国强,但他却不乐意看到田忌得意。而孙膑不光会兵法,也懂政治,他劝田忌早做准备,不要随随便便就解除武装,而是利用手中兵力据守主地威胁齐国首都临淄,那样可以逼走邹忌,齐国境内就没人可以和田忌作对了,谁知田忌不听。

那边邹忌看田忌如此糊涂,不禁大喜,他采纳门客公孙闬的建议,派人去大街上冒充田忌府中的人算命,声称自己三战三胜,欲图大事,希望通过占卜了解凶吉。正常人要谋反哪会这么高调?可田忌知道就算自己没谋反的心,齐威王也可能因此事而怀疑自己,到时候小命难保,于是他吓得赶紧逃出齐国奔南方楚国去了。

孙膑的确聪明,但在齐国这场将相不和的政治风云中,他却没办法像打仗运筹帷幄一样让田忌听他的,田忌落败了孙膑也只能退隐。《史记》记载田忌在齐威王死后回到了齐国,但田忌此后也没什么惊世战绩了,可以推测只是在齐国养老而已。

“田忌赛马”听起来是君主开明、臣子多智的和谐故事,但这后续却实在不怎么和谐,田忌与孙膑身为齐国功臣,立功之后却要遭到猜忌和政敌对付,一将功成万骨枯,其实君王成就何尝不是臣子骨枯换来,扬名天下付出的代价太沉重,但学生是难以理解田忌孙膑为何下场如此的。

在他们看来田忌孙膑明明聪明又立了功,为何齐王给的不是奖赏是猜忌?为什么田忌要逃出齐国?就算有老师熟知后续,多半也是不愿意给学生讲复杂的成年世界争斗的,这些需要学生自己长大后多读史书,才能体会。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