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辛弃疾笔下的农村生活 和谐而温馨令人心驰神往

2021-06-11 来源:腾讯文化

清平乐,词牌名,取意于国泰民安、四海清平。( 社稷有应瑞之祥,国境有清平之乐——王灼《碧鸡漫志》)

“清平乐”四十六字,为双调小令。上阕句式(字数)为四五七六,下阕为六六六六。上片用仄韵,长短句交替,跌宕起伏;下片用平韵,用双音节奏的六言句,整体舒缓缠绵。前起后落,疾缓分明,转折有致,层次丰富,所以“清平乐”在内容和情绪表达上也是多样化的,历来为各大词牌名家喜爱并使用。

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就是借助“清平乐”这种体裁特性,描绘出一幅江南农家风俗画面。落笔简单有致,声色俱全,栩栩如生。

《清平乐·村居》

【宋代】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爱国词人辛弃疾,一向抱有重农思想,他十分提倡农业,以致将自己的号及书斋均取名为“稼轩”。他曾被迫隐居农村近二十年,对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的生活都非常熟悉,曾写有不少专咏农村风光的农村词,这类词作大都写得清新优美、恬淡典雅,与其众多动人心魄的豪放词作交相辉映,显示出辛词风格的多样性。

因此,稼轩的农村词也是辛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词史上同样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这首作于乾道元年(1165)的《清平乐·村居》就是辛弃疾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以写人为主,景色只是轻轻点染,但能让人感到风景如画。词人以一家五口的日常生活来展开农村画卷,淳朴质实,清风扑面,读来字字简淡,却句句都美。

词的上片,首先描写了简朴而美丽的居住环境,然后写了言语和顺的翁媪,气氛温馨恬淡。

开头两句“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两句,淡淡地勾勒农家清秀环境:一所低小的茅屋,紧靠着一条清水小溪,溪边长满绿茵茵的青草。茅屋、小溪、青草,这些都是最普通平常的景物,经作者精心组合,却描绘出了一幅江南农村典型的风景画。

接着两句“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描写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悠闲自得的情态。这几句尽管写得平平淡淡,但是,它却把一对白发翁媪,乘着酒意,彼此“媚好”,亲密无间,那种和协、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真切地再现出来了。这就是无奇之中的奇妙之笔。

当然,这里并不仅仅限于这对翁媪的生活,它概括了农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的生活乐趣,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吴音”,指吴地的地方话。作者写这首词时,在江西上饶,此地,春秋时代属于吴国。“媪”,是对老年妇女的代称。

词的下片是翁媪说话的内容,即他们家的三个儿子,全面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多个方面。

开始两句“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先写大儿年轻力壮是一家的主要劳力,正埋头溪东的豆田里锄草。次写中儿从事家庭副业生产,正聚精会神地织着鸡笼。

最后两句“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写最喜欢的还是最小的孩子那种顽皮样子,他什么也不干,却躺在溪边一个劲地剥莲蓬吃。“无赖”本是贬义词,这里是“顽皮”、“淘气”的意思,也有爱称的意味。这两句把小儿的顽皮写得很传神,用他“卧剥莲蓬”的玩耍来反衬别人的劳动,使农家生活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江南农村的风俗画。作者先简淡地勾勒出庄户环境,接着选择了老少两组镜头,表现出农家生活的淳朴、和乐,其中洋溢着作者自己对农村生活的赞美和赏悦。语言明白自然,风格清新淡雅。

在这首词里,辛弃疾不经意间几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古代和谐家庭的样版。每每读来,总有一种无比的温馨充盈内心。如果说陶渊明为我们勾画了一个群居图谱的世外桃源,辛弃疾则把这种理想细致到一个个单独的家庭,使之变得清晰可见,甚至触手可及。

分享到:
责任编辑:佳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