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古诗《悯农》家喻户晓 为何作者李绅从不介绍

2021-10-01 来源:腾讯网文化

我国拥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古诗就是其中之一。为了让这些国粹经典得以传承下来,从小学开始,我们便开始学习古诗、理解古诗,并且时而透过语文老师对作者的介绍,去深挖诗词背后的思想内涵。但是,却有一首家喻户晓的小学古诗,语文老师只对诗作本身做大量解释,却从来不敢介绍作者,这首诗就是人尽皆知且倒背如流的《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作形象生动地给人描绘了一副烈日当空下,农民挥汗如水、辛勤劳作的场景,让人们顿时能够感触到农民生产劳动的辛苦。全诗的第三、四句则立意深远,把每一粒米饭比喻成汗珠,让人们应该珍惜粮食。全诗语言简单朴实、朗朗上口,加之蕴含寓意,因而,不论是70后、80后,还是新世纪的00后、10后,对这首诗一点都不陌生,有的人甚至还没上小学,就已经可以流畅的背诵全诗了。

提到《悯农》的作者李绅,上学时能够做到很深了解的人怕是不多,因为当你回忆时会发现,语文老师似乎从来没有过多的介绍过这位诗人的经历。也许有的人会根据诗作的立意去联想诗人的形象,认为李绅一定是一位悲天悯人、关心百姓疾苦的好诗人。然而,翻开历史真相之后,你会大跌眼镜,终于明白为什么语文老师从来不说李绅!

青年李绅人穷志高,诗作千古传诵

李绅6岁的时候,父亲就因病去世,相当于一直生活在单亲家庭。不过,妈妈不是寻常女子,而是满腹经纶的才女。因此,李绅从小就被母亲传授经纶,懂得很多知识道理。家境虽不清苦,但是,母亲照顾自己的辛苦操劳,给李绅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种由儿时产生的同情心十分珍贵,也正是因为这份特殊的情感,当他青年游历四方,亲眼目睹农民四季辛苦劳作,最终却温饱都难以维持时,才能写下两篇千古传诵的经典诗作《悯农》。

壮年李绅变了

俗话说“男人有钱就变坏”,这句话在李绅身上得到了充分印证。青年李绅虽然贫穷,抱负无法得到施展,但是,为人善良,十分关注百姓疾苦。然而,当他高中进士,踏入政坛之后,一切都变了。尤其是他因为小人的谗言被贬,心中的不忿和对权力的渴望,让他心态失衡,甘愿拜入李德裕门下,做其马前卒。短短十年之间,就从小小的一个寿州刺史(地级市长官)直入京都,成为中书侍郎(国家总理)。

一路升官发财,权力的甜头让曾经的穷小子早已忘记了当年的悲悯天下的情怀。他热衷于女人,家中养着成群的私妓;他器量狭小,与他的同科进士,因为晚来拜见他,被他绑起来打了20杖;他滥施淫威,让辖区的百姓吓得不敢留下来,连夜外逃;他为了讨好领导,把美女献给李德裕,一意孤行,强行把一个县尉送上断头台。

为了升官发财,李绅忘记初心,从曾经的悲天悯人化为苛政酷吏,仕途扶摇直上。但是,人在做,天在看,他的一切天怒人怨的行径,最终让他得到了报应,即便已经去世,还是被处以“削去所有官职,后代子孙不得当官”的惩罚。看到李绅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难怪语文老师从来不敢多说关于李绅的故事!

同时,“李绅的故事”对我们当代青年也有警示作用,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们应当守住本心、不忘初心,不能因为利益而抛弃真善美,这才是新一代青年最应当坚守的阵地。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