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孟浩然的这首五言古诗承转自然 抒写了怀乡思归的心情

2021-08-23 来源:腾讯文化

绵绵秋雨之后,空气里飘散着芬芳的泥土气息,干燥的土壤也变得湿润,偶尔还能看见几个蚯蚓在其中蠕动。细雨洗涤了层林,枫叶更显艳红;微风拂过了湖面,荡起阵阵涟漪。没有了暑热和烦躁,早晨的阳光也显得格外灿烂,沐浴着大地,照耀着山河,赶路的人儿也觉得脚步轻灵。

不过处境不同,心情也千差万别。有人事业顺利,兴高采烈,赞美秋天的多姿多彩;有人仕途失意,郁郁寡欢,却惆怅秋意的萧瑟荒凉。盛唐时有一位大才子,本来隐居山林,生活惬意。

后来却希望在宦途打拼一番,可是几番受挫之后,终于心灰意冷。下面分享孟浩然秋日思归,吟咏了一首佳作,一气呵成,却值得细品。

早寒江上有怀

唐代: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孟浩然的很多诗作都是精品,更有一些家喻户晓的名篇。还是孩提的时候,人们就开始背诵他的《春晓》,长大后更喜欢他的《过故人庄》。老孟的作品笔墨清新,富有生活气息,每次吟诵他的作品,都能让心情变得安静。

诗人求仕不成、心情烦闷,客居异乡、挂念故园。一个寒秋的早晨,诗人在江岸边眺望远方,凉风拂面、寒意料峭,更有浮云飘忽、孤帆远影,让他的心情难以平静。

诗人伫立良久,却依然不愿离开。周围草木枯黄、鸿雁南飞,深秋过后很快就是腊月年关,自己还是身在他乡,一想起父母倚门而望、爱妻终日劳作,老孟就觉得心中有愧。

开篇两句抒写了落叶、鸿雁,以及北风、江水,即点出时节,又交代了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而这些意象的叠加,却让人感受到一种浓浓的秋意,更能体味出诗人别样的心情。

接下来就很自然地过渡到抒写思念之情,诗人是襄阳人,长期隐居于鹿门山。那里风景秀美,民风淳朴,诗人经常徜徉在竹林幽径之中,与渔樵为伍,和鸥鹭作伴,没有过多的烦恼,很少繁琐的应酬。

诗人想到过往的那些令人惬意之事,再对比眼下漂泊的窘境,顿时感到愁绪萦绕,难以排遣。“遥隔”二字,形容出前路茫茫、征途漫漫,乡思被云层阻隔,愁闷之情更显无比强烈。

诗人热泪盈眶、不能自已,却背对人群、独自悲叹,思乡的眼泪早已流尽,客旅的生活却如此辛酸;孤帆远在天际,此情此景更是不堪回望。诗人进退两难,仕途难以容纳,归乡又觉得没有颜面,大雁尚且可以自由选择前程,自己却在歧路左右徘徊。

“乡泪、孤帆”,尽显诗人的悲痛和怅惘。作者以真情感人,没有多余的笔墨,不用夸张的辞藻,只是简单的话语,却道出人世间纯朴的道理。谁在人生低谷不曾流泪,而有家难回,不也是很多人曾经遭遇的困境?

诗人在前六句里步步深入、层层递进,烘托了一种令人窒息的悲凉氛围,最后终于道出心曲,“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作者化用了论语里的典故,表达了落魄失意的愁情。此时老孟真想找人询问,迷路的渡口到底在何处?可是暮色苍茫、杳无人烟,只见江水漫漫、前路凄迷。

孟浩然的这首五言古诗承转自然,抒写了怀乡思归的心情。作者以比兴手法开篇,由鸿雁引起乡愁;又通过孤帆表达迷茫。最后用“迷津”二字收拢全篇,可谓一气呵成,让人咀嚼不尽。

诗人不舍团圆和睦的乡村生活,又对仕途充满了期望,于是徘徊中显得心境迷茫、惆怅里见出隐和仕的冲突。其实老孟的遭遇只是唐代很多文人墨客的缩影,李杜何尝不曾有此感受。而清代的袁枚、龚自珍等更多才子,也是因为曾经落魄,才能创作出无数优秀的诗篇!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