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辛弃疾所写的“在灯火阑珊处” 到底指的是谁

2021-08-26 来源:腾讯文化

辛弃疾的一生被南宋的统治者给拖累,他本正值年少有为投奔于南宋。结果迎来的是不解和异样的眼光。辛弃疾是朝中出淤泥而不染的独孤臣子,他的这首诗原本是对南宋领导层的纸醉金迷的生活的不耻。后代人误以为我们辛爷遇到了自己心爱的女子,发生了美好的爱情故事,而且是他心中的白月光。后期情话中又多了一了句。

辛弃疾把讽刺人的诗写成情诗也是让人佩服不已。辛弃疾在南宋时才明白,南宋为什么被敌国穷追猛打,连反抗的机会没有。甘愿上交供奉,忍心割地赔款。我们统治层偏安一隅,他们甘愿在南方做一个文职缩头乌龟。反正真正大难临头各自飞,天塌下来了有高个顶着。

辛弃疾知道上梁不正下梁歪的道理,如今社会形势大家都以为自我良好。不知人人都甘于眼前的美好,没有长久的考虑,国家和生活都不能太平多久。

辛弃疾在入南宋见北征无果,写下这首《青玉案·元夕》是元宵佳节时百姓官吏都热闹非凡,。只有他孤单影只,只有他为国家担忧,只有他感叹世俗的繁华将落幕,只有他知道不是每个中原人都能享受到太平盛世。

上阕描写的是景色和一片浓厚的节日气息。他用自己的想象力把因为灯光的反射原理把树照成了有颜色的。辛弃疾就将树比喻成彩灯,为了烘托节日的气氛,辛弃疾将星星比喻成流动的烟火。此时有琴乐声,鼓乐声,车马声,歌声,笑声参差不齐更加有了节日的气氛。

充分给后面的点睛之笔做了铺垫,当时南宋边境后金已经开始发动了侵略。南宋皇帝只想着享受从来没有考虑到现在很多南宋人过着被人奴役的生活,他们苦不堪言。领导层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还有地方官更是只要打不到自己地盘就不会受影响。

下阕他描述的妙龄少女是如何风华正茂,香气飘飘。那么这么多参加上元节的群众中哪一位才是我们作者苦苦寻找多日的人呢?辛弃疾正在百人佳丽中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

他仿佛看见了她,但又虚无缥缈般的存在。他觉得没希望了找不到了,突然在一盏灯下,她站在那里。原来她在哪最冷落的地方。她难道就是辛弃疾一心想要寻找的终身伴侣?

答案是错误的,本诗的主旨“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人”是辛弃疾自己,也有人猜测是当时的皇帝,还有人说是南宋的旧都——汴京。

辛弃疾这个猜测原因是辛弃疾在寻找自己过去的影子。他向往过去那种放荡不羁,无忧无虑,在战场上自由奔驰,对朝政不满时敢于大声反驳。“那人”人是在古诗词中的“美人”美人在古代是君王的意思。

这个典故来自屈原,表达了屈原对当时的皇帝是又爱又恨。再次表达自己对国家的惋惜之情。

汴京是宋朝的旧都,尚存在汴京的人们,现在正承受的是亡国之痛。他们作为没有国家的难民,整日在盼望南宋重回故里。他们已经被后金给拘捕,已经生无可恋。

分享到:
责任编辑:佳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