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李白最不愿提及的2句诗 你知道是哪两句吗

2021-09-03 来源:腾讯网历史

自古以来,诸多文人墨客的诗文中总少不了对英雄的赞颂。他们或是一代名相,也可能是军功赫赫的战将,还可以是文人为了谋取仕途而写的夸赞之词,不过人无完人,就算是智者也存在看错人的时候,更何况是文人们了。在我国历史上,诗仙李白就有着一个十分尴尬的故事,这产生了李白最不愿提及的2句诗,无底线吹捧1个唐朝名将,谁能想到这位名将却投降了敌军。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从古至今对于李白的赞誉可谓是不计其数,就连诗圣杜甫都是他的小迷弟,可见李白的诗歌造诣之高。而李白的一生从未参加过一次科举考试,在那个科举作为入仕的主要途径的时代实在是难以理解,从开元六年(718年)他就开始游历四方,用投奔心目中英雄的方式来寻找机会。

从开元十八年(730年)起,三十岁的李白觉得自己该去为了前途搏一把,开始寻求入仕的机会。只可惜因为自己的豪迈不羁的姿态,尽管才华满腹却惹得小人不喜,遭遇谗言连连碰壁,四年中都一无所获。直至天宝二年(743年)才获得机会任职翰林,但最终还是被小人排挤,失意离去。

而在这个时候的唐朝,因为玄宗对边用兵,武将地位极高,许多文人都选择去投奔一名出色的武将。李白也不例外,他的选择就是唐代名将哥舒翰。

哥舒翰是安西副都护之子,704年出生在安西。但是在他的前期一直都表现为一个仗着家境富裕不学无术、沉迷酒色的纨绔子弟,尽管他文武双全,有着十足的才华。直到他父亲去世之后,遭到当地众人的嫌弃与排挤,这才立志改头换面。

天宝元年(742年),快四十岁的哥舒翰才第一次进入军队带兵,开始他的军旅生涯。而事实证明他也确实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将领。他治军严明,威望极高,在天宝六年(747年)于积石军设计埋伏大破吐蕃军队,在和吐蕃的战斗中大显神威,哥舒翰之名震动了整个吐蕃,在朝廷也赫赫有名。

李白正是仰慕如此一位英勇善战的名将,便欣然前去投奔。为了表示自己的才华和真诚的倾慕,他写下了一首《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来赞扬哥舒翰:

“天为国家孕英才,森森矛戟拥灵台。

浩荡深谋喷江海,纵横逸气走风雷。

丈夫立身有如此,一呼三军皆披靡。

卫青谩作大将军,白起真成一竖子。”

这可谓是一首穷尽其极的赞美诗,尤其是最后两句可以说是无下限的夸赞了。和您相比,卫青都不配称为大将军,白起简直就是一个无名小卒。我们都知道,卫青是西汉时期的抗匈名将,奇袭龙城让汉匈之战反败为胜,可谓是西汉第一将领了;而白起更是帮助秦始皇一统六国的首席战将,手下战功无数,破敌百万,是绝对的将中精英。这等夸赞实属夸张了。

可就是如此的夸赞,哥舒翰也并没有欣赏到李白的才华,失之交臂,李白也因此郁郁而走。然而就在此之后,天宝十四年(755年),哥舒翰在潼关抵御安史之乱的叛军,在指挥中错失战机,又由于自身晚年纵情酒色,直接被叛军打败,唐军“十不存一二”。

在《旧唐书》中记载,安禄山一直都很欣赏哥舒翰,并没有杀他。而哥舒翰在被擒获之后,居然当场下跪,直言“肉眼不识陛下,遂至于此”。一代威震天下的名将就此晚节不保,当场投敌,甚至还帮助安禄山招降唐军,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

当时的李白也在战火中逃难,面对哥舒翰投敌这一震惊天下的消息一言不发。许多文人都为此表达了自己的愤怒,比如杜甫的“寄语守关将,慎勿学哥舒”,而李白却因为他那两句无下限的夸赞诗尴尬的无所适从。李白一生的怀才不遇确实是一大遗憾,哥舒翰如此的下场也是一个出乎意料的意外,这些谁又能料到呢?这也就是历史无法揣测的魅力所在吧。

分享到:
责任编辑:朝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