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清代最惊艳的一首落花诗 境界之高千古无人能比

2021-10-11 来源:腾讯文化

古代诗人描写落花,一般分为两种境界,一种是情感上的嘘唏,如李煜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另一种是描写自然景色的美好,如刘慎虚的“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然而,历史上有一位诗人写落花,却不在这两种情况内,此人写的落花诗句,远远超出了刚才这两种境界。这个人就是清代诗人龚自珍,他写的这首落花诗堪称独一无二,全诗如下: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首诗写于鸦片战争的前一年,也就是公元1839年(己亥年)。当时龚自珍已48岁了,一心报国、直言敢谏的他长年遭到权贵的排挤,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官南归,回归故里。

在途中,每当他有所感悟时,就在账簿纸上写下一首诗,投入一个竹筐里。回到老家后,一整理,共计315首,龚自珍将其编成一本诗集,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本篇说的这首落花诗就是其中的第五首《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此诗在境界上前所未见,诗人虽然带着浩荡的离愁出京,遥望着远在天涯的故乡,但却表示愿意腐烂成泥,化作精魄,养育来年的春花。诗人借自然的循环法则来自比,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其实,落花这个场景,是指代诗人辞去礼部主事之职。龚自珍的这个举动,是为了到家乡主掌书院,聚徒讲学,把自己的学业和思想传给生徒,以变革的热情和未来的憧憬启迪他们,为国为民尽自己的最后一点力量。

大自然里花开花落,本是自然现象,无感情可言,但诗人却从这个规律中得到启发,把自己的身世与落花完全结合起来,从而将落花化无情为有情,使得本诗上升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神圣境界。

全诗情景浑成,短短二十八字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堪称落花诗中的压卷之作。

分享到:
责任编辑:佳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