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从沉寂千年到“孤篇压全唐” 《春江花月夜》被过誉了吗

2021-12-01 来源:腾讯网

如今提到唐诗,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无疑是绕不过去的名篇。张若虚此人生平不详,我们只知道他是初唐诗人,“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可见他在当时也是有点名气的。

可惜他只有两首诗歌流传于世,《春江花月夜》就是其中之一。但就是这一首诗,让他成了我们耳熟能详的诗人,甚至赢得了“孤篇压全唐”的美誉。不过,很多人虽然不否认此诗为杰作,但觉得称之为“孤篇压全唐”实在是过誉了。

“孤篇压全唐”虽然是今人的说法,但也并非无稽之谈。要探讨此诗是否被过誉,我们需要先来了解一下它的流传和接受史。难以想象的是,与如今的盛名相比,《春江花月夜》曾经被淹没在文学史中,沉寂了近千年,一直无人重视。

据学者考证,唐代人编选的诗歌集多达130多种,流传下来的只有十几种。而这十几种诗集,如《河岳英灵集》《国秀集》《搜玉小集》等,竟然都没有收录《春江花月夜》。至于那些失传的诗集是否收录了张若虚此诗,只能是未知了。

到了宋代,《春江花月夜》总算有了一点位置,但也没有得到重视。王安石编撰的《唐百家诗选》是宋代较有名的唐诗选本,共收录一百多位诗人的一千多首诗,也没有轮到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直到郭茂倩编选《乐府诗集》,此诗才被作为吴声歌曲收录到了《清商曲辞》中。但《乐府诗集》是一部只要是乐府诗都收录的诗集,郭茂倩不一定是觉得《春江花月夜》有多么好。但此诗总算是在文学史中占了个小角落。

宋代诗话兴起,但也不见有一本诗话品评到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南宋计有功的《唐诗纪事》也只是在引用《旧唐书·贺知章传》介绍贺知章时,捎带着提了一下张若虚的名字。

元代的《唐才子传》共录诗人398人,“吴中四士”的另外三位都在其中,包融、贺知章有专传,张旭也在李白传中出现,唯独不见张若虚。

到了明代,终于有一本唐诗选本《唐诗品汇》收录了《春江花月夜》,却将之列入了最末一品的“旁流”。但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评价,明代已经有人称赞此诗。如明人钟惺《唐诗归》评曰:“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

从此,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才渐渐有了更多的好评。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在《唐诗评选卷一》中评价道:“句句翻新,千条一缕,以动古今人心脾,灵愚共感。其自然独绝处,则在顺手积去,宛然成章。”

尽管如此,清代的唐诗选集仍然没有过多重视《春江花月夜》。蘅塘退士收录唐诗精华的《唐诗三百首》没有收录此诗,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选唐诗近两千首,也没有选中此诗。《全唐诗》虽然收录了张若虚仅有的两首诗,但也不过是为了遍收唐诗罢了。

但不管怎么说,《春江花月夜》没有失传,总是艰难地流传了下来。到了清末,王闿运在《湘绮楼说诗》中给了张若虚其人其诗前所未有的评价:“刘希夷学梁简文,超艳绝伦,居然青出,王维继之以姻霞,唐诗之逸,遂成芳秀。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艳其鲜润,宋词、元诗盖其支流,宫体之巨澜也。”

民国时,闻一多先生在《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称此诗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今人“孤篇压全唐”的说法应该就源自王闿运和闻一多先生的评价。但这其实是误读了他们的评价,因为他们对《春江花月夜》的评价都限定在宫体诗的范围内。

所谓的宫体诗,是南朝民歌进入宫廷后的产物,在梁、陈之际极为盛行,内容主要是歌咏宫廷生活,不是咏物就是像咏物一样描写女性,风格柔靡纤弱。

王闿运先生的那一段话,其实是在论述宫体诗对后世的正面影响。他认为《春江花月夜》也是宫体之巨澜的一朵浪花。因此,所谓的“孤篇横绝”只是就张若虚所处的时期而言的。

闻一多先生对《春江花月夜》的艺术性大加赞扬,对此诗进行了逐句赏析,称其具有“强烈的宇宙意识”和“纯洁的爱情”。但这些评价都基于宫体诗的自赎,归结为洗净了宫体诗的轻艳和柔靡,为盛唐诗歌开辟了道路。我们可以将闻一多先生所说的“顶峰”理解为初唐诗坛的顶峰。

因此,从两位学者的这些评价中得出《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的结论,是断章取义式的误读,称之为“孤篇压初唐”应该比较准确。

那么,抛开这一误读,从沉寂近千年到“孤篇压全唐”,《春江花月夜》是否被过誉了?这个问题对不同的人来说,答案可能截然相反,因为阅读是一种比较主观的审美过程。但无论是否被过誉,《春江花月夜》都不失为一首好诗。你觉得呢?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