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南宋才子的一首七律开篇清新流畅 尾联却境界迥异

2021-12-30 来源:腾讯网文化

古代很多文人墨客从小就勤奋刻苦,也胸怀壮志。他们既崇敬先贤的高尚品质,也学习他们的诗歌风格。比如黄庭坚就非常敬佩苏轼的为人,更赞赏其超凡脱俗的文学作品。

北宋词人秦观也说,先生如日月星辰、经纬天地,有生之类皆知仰其高明。更有一些才子专门学习苏轼豪放的文风,即使不能如先生那样独步天下,也可以让自己得到极大的提升。下面介绍南宋才子的一首七律,开篇清新流畅,尾联却境界迥异。

东流道中

宋代:王质

山高树多日出迟,食时雾露且雰霏。

马蹄已踏两邮舍,人家渐开双竹扉。

冬青匝路野蜂乱,荞麦满园山雀飞。

明朝大江送吾去,万里天风吹客衣。

王质,字景文,号雪山,曾寓居湖北阳新,绍兴庚辰进士。他是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作者曾随南宋名将虞允文从临安出发,陆行至池州,准备自东流入江,西上川陕进行督军。本篇以写景为主,语言朴实,真切细致,风格清新自然,体现了宋诗的特色。

东流原为县名,在长江南岸,今属安徽东至县。初冬时节,露冷雾重,诗人吃了早饭,就匆匆上路。他骑行在东流驿道上,周围山高林密、连绵起伏,也遮蔽了初升的太阳,直到接近中午,还是雾气弥漫。

雰霏,是指浓密的样子。作者在首联交代地点和天气特征,并用“高山、多树,雾露、雰霏”等意象,表达出旅途的艰难,也表达出急于达到目的地、而不顾危险的心境。

随着阳光逐渐增强,雾气也慢慢消散,诗人也策马扬鞭,加快了速度。他很快就走过了两所驿站,而这里的乡村人家才刚刚陆续打开竹编的院门。

“已踏、渐开”的对照,传达出诗人出行之早、以及山村人家生活的悠闲。邮舍,即驿站,供来往公差歇宿换马的机构。这里的“两”字,未必是实写,只是为了对仗以及突出行程之远。

颈联具体描绘途中景色,“冬青匝路野蜂乱,荞麦满园山雀飞。”山路两旁栽满了冬青树,野蜂在树丛中四处乱舞;满园的荞麦,更引得山雀不时飞来饱餐。

“野蜂乱、山雀飞”,既描写出山林里生机盎然的景象,也暗示了天气晴朗、雾气完全消失,周围显得清新明亮,所以视线也非常开阔清晰。

作者在前三联中浓墨重彩地描述了东流道中景物,平实具体,没有起伏跳荡,尾联却风波突起,境界大异。“明朝大江送吾去,万里天风吹客衣”,明天就要乘船离开这清幽的山区,只有江上万里天风,吹动着游子的衣衫。

一个“客”字,作者忽然间好像跳出了诗中描绘的场景,却置身于现场之外,完全像一个局外人。但在平淡的叙述中,隐藏着深沉、激昂的感情,透露出遭受排挤、希望早日建功立业的心情。

纵览王质的这首七律,写景抒情都朴素真切,仿佛身临其境。虽然是行军途中所作,既暗寓报国壮志,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王质常以苏轼自况,他的很多诗篇潇洒不羁,确实有苏轼的风格特点。作者灵活运用虚词,使全诗气脉通畅,显得一气呵成。

而尾句“万里天风吹客衣”,境界开阔、意象鲜明。读者的眼前仿佛昂然挺立着一位有志之士,他不愿平淡地生活,也无惧前路无比艰难,更不怕一将功成万骨枯。只要不辜负曾经的梦想,不在苟且中蹉跎一生,他就会觉得恬然知足!

分享到:
责任编辑:朝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