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李商隐一首题壁诗 充满禅意 颈联更值得细细咀嚼

2022-03-25 来源:腾讯文化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挫折和磨难,它们有时就像一个小小的沟坎,可以轻松跨过;有时又如汪洋大海,令人感到难以逾越。人世间的道路曲折漫长,就像诗仙李白所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晚唐诗人李商隐一生遭遇了无数悲苦的事情,也创作了很多自伤生平的篇章,既反映出其内心的极度惆怅,也委婉地道出大唐王朝江河日下的颓势。义山晚年更是处境悲催,于是便主动地接近僧侣,还写下了很多禅诗。下面分享李商隐的一首题壁诗,充满禅意,颈联更值得细细咀嚼。

题僧壁

唐代:李商隐

舍生求道有前踪,乞脑剜身结愿重。

大去便应欺粟颗,小来兼可隐针锋。

蚌胎未满思新桂,琥珀初成忆旧松。

若信贝多真实语,三生同听一楼钟。

李商隐的一生仕途艰难,经常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唐宣宗大中六年,李商隐在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处担任节度幕书记。虽然衣食无忧,却没有太多的事情,诗人颇感无聊,但暂时又没有更好的去处。

进退两难之中,义山只好在闲暇时与当地的一些僧人交往,借以排遣愁闷,但久而久之,却深受禅宗的影响。两年之后,作者回忆东川生活时,创作了这首七律。

禅宗在晚唐发展迅速,很多士大夫因为仕进无门,便有意与佛禅接近。李商隐在梓州生活的一段时间里,也与那里的高僧切磋诗文、探讨佛经,甚至还捐资给寺院,进行修缮和改建。

首联表达了对佛陀的敬仰之情,作者赞美先贤“舍生求道”,更是不惜“乞脑剜身”,只为弘扬和发展佛教,并让苍生脱离苦海。诗人颂扬佛陀的牺牲精神,委婉地表达出自己意欲皈依的想法。

接下来继续抒写佛理的博大精深,人生短暂、来去匆匆,而佛法却包容万象,无论是一粒粟米,还是高山大海,都得到了佛光的照耀。乾坤之大、佛徒之众,针锋之微、即可容下。

“欺”,本意是虚夸,引申为无所不包。“兼可”,指兼容并蓄。诗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细心钻研,不仅阅读了很多禅宗的经典著作,而且有了自己的理解。虽然当时他无法放下,但内心却早已对禅境无限仰慕。

人生就是一场艰苦的修炼,李商隐的命运多舛,更深知这个道理。如果当时他没有接触佛禅,必然会更加孤寂和痛苦。颈联谈到修身,“蚌胎未满思新桂,琥珀初成忆旧松。”月有圆缺,也影响了珍珠在蚌胎里的成长;松脂经过千年,终于化作琥珀。新桂,这里指代月亮。

作者采用比兴手法,利用珍珠和琥珀的生长,说明世人必须经过艰苦的修炼,才能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一个“思”字,表达出对美好的期待;一个“忆”字,抒写了曾经的浅薄嫩弱,也彰显出诗人不忘恩人们的帮助,所以也就更加无法摆脱寄人篱下的困境。

结尾两句含义隐微,表达出诗人渴望体悟到禅悦的感受。作者希望多读佛经,多听高僧的指教,并通过自己的顿悟,逐步地摆脱悲苦不堪的困境。

“贝多”,俗称贝叶,可以用其抄录经文,代指佛经。“三生”是指过去、当下和未来。“一楼钟”,指钟告四海八荒,令人内心清澈,从而达到走向彻悟的境界。

李商隐的这首题壁诗充满禅意,作品中虽然涉及到很多佛语,令人费解,但只要弄清楚这些词汇的含义,依然可以清楚地洞察诗人的难言之隐衷。全诗体现出义山在饱尽摧折之后,追求解脱的无奈之意。

再细味颈联两句,作者虽然探讨的是如何进行禅者的修炼,但依然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无论是珍珠的形成、还是琥珀的诞生,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所以,人们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也都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积累和能力提高,才能逐步形成独特的风格!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