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 人生虽苦 还好有人懂得

2022-01-15 来源:腾讯文化

北宋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年满十八岁的柳永背起行囊,从老家武夷山出发,踏上了通往东京汴梁的道路。他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来延续家族“柳氏三绝”的荣耀。

当他走到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苏杭二州时,瞬间被这里的繁花盛景迷住了,望着湖光山色和小桥流水人家,柳永的意志彻底瓦解了......

他迫不及待地要用文字为这座城市、为这块城中宝玉——西湖,勾画出他内心的画面: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这首《望海潮·东南形胜》横空出世,柳永七公子,一词名满天下。

公元984年,柳永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祖父曾为县丞,父亲是监察御史,两个哥哥均为进士,时称“柳氏三绝”。

柳永的原名叫柳三变,

此名是其父取自《论语》中子夏的一句话:“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儒家风气浓厚的家庭,入仕为官是必须走的路。

柳永在家排行第七,也称柳七。

相比科举入仕,柳公子似乎更喜欢文学艺术。相传他读书的时候,

偶然看到了一首词《眉峰碧》:“薄暮投村驿。风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

从此便无法忘却,连连写下歌颂武夷山美景的词作,也就是这首词,让柳永走上了创作道路,成为一代作词大家。

十八岁,正是青春年少的年纪,而柳永骨子里又浪漫多情,江南的温柔风光让他放慢了进京赶考的步伐。

看着美丽的西湖和重重叠叠的山岭交相辉映,极目所望尽是少女般的荷花在风中摇曳,他将自己的才情全都送给了风情万种的世界。

何当夜召入连昌,飞上九天歌一曲。《木兰花》

言语似娇莺,一声声堪听。《昼夜乐》

柳街灯市好花多,尽让美琼娥。万娇千媚,的的在层波。《西施》

因为这些词,柳七公子在江南打开了名气,他的自信心又更上一层楼。

就这样,蹉跎了六年光阴,柳永才想起自己出来是为了博取功名的。

他忍痛辞别那些红颜知己,来到了京师汴梁,天子脚下。

即便如此,就算在考试前几日,柳七公子依然风流成性。据《避暑录话》记载:

“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因才情过人,柳永很快就名满京城,他自信地走进科举考试现场,直言:“定然魁甲登高第。”

但他哪里知道,就算皇宫里也在唱着柳七公子的词曲,可是皇帝不能给这样一个浮靡的人功名。

放榜那日,柳永瞪着眼睛将名字从头看到尾,也没有找到自己。

只因宋真宗一句:“读非圣之书,及属辞浮糜者,皆严遣之。”天子无戏言,宋真宗一句话,直接让柳永名落孙山。

之后,他又连续参加两次考试,都无缘金榜,接连三次落榜,一股抑郁之气郁积在心中,他绣口一吐,

便成就了一曲《鹤冲天 黄金榜上》:“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通过这首词,柳永表达了对功名的鄙视和轻蔑,当怨气消散发完牢骚以后,还是参加了第四次科举。此时,当朝天子已为宋仁宗,当他看到柳永的名字时,想起了柳永做的《鹤冲天》。

愤然用重重的笔墨在榜单上划去了他的名字,还在一旁批道:“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四考均不中,柳永释然了,他决定离开这个伤心之地。

临别时,红颜虫娘前来相送,俩人依依不舍,泪洒长亭,感情正浓时,柳永写下那首传唱千年的名词《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南下,出入烟花巷陌里过着恣意快乐的生活,把所有的深情都给了那些烟花女子,同时也全身心地投入到词的创作中去,经常以“奉旨填词柳三变”而自嘲。

那时的柳七公子,俨然就是宋词的掌门人,他创作了无数经典的词,人们争相传唱。史料记载:“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公元1034年,宋仁宗特开恩科,对往届科场沉沦人士放宽了录取尺度,已年满五十岁的柳永闻讯再次赴京赶考,这一次他终于金榜题名。

一个浪子,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次转身,他做地方官三任九年,沉沦下僚,皆有政绩。

柳七公子的一生,虽没有得到皇帝赏识,可他却得到了歌妓们的真爱,就连他晚年孤苦无依、穷困潦倒死去后,都是是歌妓们凑钱安葬的。

每年清明节,歌伎们都会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悼柳会”,这种风俗一直持续到宋室南渡。她们唱歌是这么唱的——

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黄金屋,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