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王勃到底有多不济?写下《滕王阁序》惊艳千年

2022-02-07 来源:腾讯文化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今山西省河津一带),才华横溢,被誉为手握开启盛唐锦绣诗歌,艺术大门钥匙的人。经典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反复吟诵。大名鼎鼎的《滕王阁序》更是脍炙人口,惊艳千年。

据《旧唐书》记载,他从小就聪明好学,不同凡响。六岁就能写出文笔流畅的文章,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十岁已经保饱览“六经”,十四岁应举及第。后来他的才华更是锋芒毕露,在当时就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唐初四杰。

乾封初年(公元666年),王勃因为才华出众被唐高宗儿子沛王李贤,选拔为王府的侍读。小小年纪就上书朝廷右相,对当时穷兵黩武的朝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指出“辟土数千里,无益神封,勒兵十八万,空疲帝卒”让唐高宗印象颇为深刻。

 

可是王勃毕竟年轻,虽然才华出众,但也对人情世故和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缺乏认识。终于在后来因为凑了不该凑的热闹,写了不该写的文章。

《檄英王鸡》一文被唐高宗李治知道了,认为他作为皇子的伴读,不仅不匡扶皇子做正确的事,还写文章挑拨皇子之间的关系,因此被罢官、去职、逐出王府。王勃之前昂扬向上的人生曲线,一下子急转直下。

这期间王勃虽然郁郁不得志,可他历时三年,游览了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的诗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的豪情之作,成诗的时间大概是在他十七岁到十九岁之间。当时的他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在诗里他这样写道: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后两句的意思是说: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好像近在必邻一样。不需要再分别之时,在岔路口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流泪,湿透衣襟。

这首诗豪情万丈、开合顿挫、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之经典。虽然只有四十个字,却有看不尽的风光、道不尽的意境,至今广泛流传。

 

整个青年时期,王勃官场失意、颠沛流离,后来好不容易在虢州谋得了一个参军之职。可就在他任虢州参军期间,有一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罪,他将罪犯藏匿起来,后来又怕走漏风声,便杀死曹达以了其事,结果因此而犯了死罪。

王勃的这次杀人案,“两唐书”都有记载,但后来也有不少人认为王勃很可能因为才情出众,被同僚所嫉妒、诬陷。不管怎样最后王勃还是幸运地逃过了一劫,他当时遇到大赦天下,没有被处死。

从监狱出来以后,王勃才得知他的老父亲受到他事情的牵连,被贬到交趾(今河南内)做县令。王伯飞常自责和愧疚,这件事情对他的打击远远超过对自自己的惩罚。

二十六岁那年,王勃在历经了两次贬官和牢狱之灾之后,要去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

这天刚好赶上了滕王阁兴修完成,都督闫公邀请众人赴宴,王勃有幸就在其中,本来也许只是想着去吃一顿饭,谁料闫都督在席间邀请大家不吝文墨、施展才华、留赋纪念。于是因缘际会,也是风云际会,来到滕王阁的王勃提起笔,满怀忧愤地写下了传颂千古的名篇《滕王阁序》。

世间的事就是这般奇妙,如果没有这次远游,王勃就不会来到南昌,不会来到滕王阁,如果没有闫都督的宴请,也就不会有这篇千古奇文。

 

《滕王阁序》据说是王勃顷刻之间一挥而就写成的,思维之敏捷、文采之出众,当即就震撼了在滕王阁赴宴的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们。在《滕王阁序》当中,王勃道尽了千古遗憾。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

这何尝不是他对自己人生发出的悲叹。王勃借古今之事,继续将自己坎坷际遇一吐为快。

他写道: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回望长安,犹在夕阳之下,吴会却犹如在云海之间,无限哀思尽在其中。不仅在当时,千年以来人们对于《滕王阁序》的喜爱从未断绝。

唐代大家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关,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唐德宜在《古文翼》中说道:“此序一起极有力量,于洪波汹涌中随结随却,尤为超特”。

 

《滕王阁序》是骈文中的经典,是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但此时王勃的厄运,却在悄悄降临。就在王勃写下《滕王阁序》的第二年夏秋时节,他由广州渡海远赴交趾,看望受其牵连被贬官的父亲。

看到被贬到边远之地的老父亲,王勃十分痛心,但他为了前程也不能在那里久留,他必须为将来做打算。以后该干什么?是回老家还是回长安?或许在他的心中早就有了答案,只不过后人再也无法知道了。

因为就在上元三年,公元676年的八月,二十七岁的王勃在从交趾回城的路上,取道南海乘船北归,途中遇上了很大的风浪,不幸溺水而亡。一代天才还没能施展抱负,就此陨落了。

 

据说后来唐高宗李治在看到《滕王阁序》之后爱不释手,叹为观止,对其才华大加赞赏,要征召他入朝为官。得知他已经落水而亡,还十分惋惜地连说了三声“可惜!可惜!可惜!”

王勃的一生十分短暂,却灿烂如朝霞,命途多舛,却依旧豪情万丈。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穿越千年时光,仍然让我们唇齿留香。有时候不禁感慨,人生的命运真是多歧路,今安在。愿王勃的精神能永远激励着我们,努力做好今天,尽人事、知天命,且行且珍惜。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