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李清照被忽视的一首名诗 雄壮不亚于夏日绝句

2022-02-24 来源:腾讯文化

李清照被称誉为是“千古第一才女”,她的主要文学成就是那些水平极高的词作,在易安现存的50首左右的词中,几乎每一首都佳,让人佩服不已。除了词之外,李清照的诗也写得不错,最为知名的,无疑是她的五绝《夏日绝句》,诗曰: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的前两句借用典故,直抒胸臆,态度鲜明地表现出了爱憎和思想,指出生要为国建功立业而成为人杰,死了也要无愧于天地,成为鬼雄,这种喷薄而出的情感,极有气势,读来震撼之极,接着词人点明所吟咏的主角:西楚霸王项羽,赞美他不肯过江东的高尚气节。

 

李清照用这短短的20字表现了鲜明的爱憎情怀,她对项羽的赞美,无疑就是对南宋当权者偏安一隅、苟且偷生行径的鄙视,作为一个封建时期的女子,能有这样的冲天气概,无疑令人既惊且佩,这正义凛然的气势,慷慨雄健的气节,也无疑能令畏首畏尾的南宋当权者不敢直视!

李清照作为婉约派的代表诗人,却又有这样豪迈纵横的诗歌,可见婉约一词,不能单纯地作为这位才女的标签。其实除了这首《夏日绝句》外,李清照还有一首激昂振奋的诗歌,便是下面这首《题八咏楼》。

 

这首诗写于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九月,当时李清照为了避难而投奔亲友,借居在浙江金华,某一日,她到八咏楼游览时,看到大好河山,想到北方的故土却被金人占据,不觉内心惆怅顿生,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题八咏楼

宋·李清照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开头一句,直入主题,干净洒脱,让人顿生无限向往之情,大有岁月的沧桑感,“千古风流八咏楼”,作者生动传神地为我们概括了此处的悠久历史!接着一句,“江山留与后人愁”,急转而下,似乎是在说,面对这样的名胜,连愁也烟消云散了,且留给后人去愁吧!这看似是排解,实则有深沉意义。李清照面对这样风流绝佳的东南名胜,想到的却不是逸兴遄飞的雄壮,而是“愁”,且要将愁留给后人,为什么李清照会有这样的感叹呢?

 

李清照这一叹息,看似要甩开愁情,实则更能说明诗人心中的愁闷,这话并非毫无根据。当时,北方金人连年对宋用兵,靖康之变,更是掳走徽钦二帝,北宋也因此宣告灭亡,这无疑是奇耻大辱,可金人并未因此停下铁骑,更妄图侵灭南宋,然而,南宋统治者却一味卑躬屈膝,投降讨好,别说收复北方失地,连国家也有累卵之危,家国朝政日非,诗人作为一介女流,即便有无限忧愁,也是无可奈何的,所以她说留与后人愁,实则是无奈至极的家国情怀,充满了爱国意蕴。

后两句,李清照以“三千里”、“十四州”这样的数目词,表现出了金华重要的地理位置。唐末五代诗僧贯休曾写过两句非常著名的诗“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李清照在这里,或许便有化用,更有甚者,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据说,在钱镠称吴越王时,贯休曾写诗祝贺,但是钱镠雄心勃勃,意欲称帝,希望贯休将“十四州”改为“四十州”,贯休知道后,毅然拒绝,答复“州亦难添,诗亦难改”,继而拂衣离去,后来贯休远走川蜀,也不愿更改原诗。李清照这里,或许便有借此典故而反讽南宋不惜土地,一味向金人求和,毫无气节的意思。

李清照的这首诗,在她众多的名作中,或许并不起眼,但是作为题咏之作,这首诗却是颇具特色,可以作为李清照风格多样的补充,此诗不仅产生了“江山留与后人愁”、“气压江城十四州”这样的名句,还以气势恢宏而又含蓄空灵的语言,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关心,千百年之下读来,仍然别有一番韵味。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