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清代诗人查慎行坐船夜游 用诗绘就一幅河上美景图

2022-03-15 来源:腾讯文化

看过金庸原著《鹿鼎记》的朋友,想必还对章回标题有一些印象,认为其在章回标题上下了极大的功夫。因为这些标题多引用诗句,而且有很多都出自清朝诗人查慎行的作品。譬如:第八回“佳客偶逢如有约,盛名常恐见无因”出自《过吴汉槎禾城寓楼》;第十回,“尽有狂言容数子,每从高会厕诸公”出自《送叔毅南归即次留别原韵三首》。

 

那么,金庸为何要用那么多查慎行的作品做章回标题呢?因为,查慎行是金庸的祖上,金庸仰慕他老人家。金庸本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查慎行杭州府海宁花溪(今袁花镇)人,金庸祖上查升与查慎行是堂兄弟,都是海宁望族查家人。或者金庸先生的《鹿鼎记》引用查慎行的诗作章回标题,也许在向祖先致敬吧。

 

查慎行是清代诗人和著名文学家,他的诗在清朝影响力很大,一生创作诗有万余首,是诗坛“清初六家”之一,又是我国东南诗坛的领袖。

查慎行的诗兼具唐宋两朝文坛之精华,以模仿宋朝为多,尤其苏轼与陆游对他影响较大。他的写诗手法多以白描为主,对后辈诗人及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影响颇深。为此,查慎行可以位列清朝最尖端诗人之列。

 

查慎行流传下来的诗作中,有很多令人惊艳的作品。比如《舟夜书所见》,被收录在小学的课本里,成为了大家比较熟悉的一首作品。

《舟夜书所见》

〔清代〕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这首诗作于康熙二十七年戊辰(西历1688)的春季,收于作者的《春帆集》。查慎行在《春帆集》戊辰年的卷首注道:“客京师忽四年,戊辰二月以外舅陆翁抱恙,扶侍南归,水程濡滞,凡四阅月。舟中多暇,以诗送日”。

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

 

首句“月黑见渔灯”,写的是视象,这个“见”,是不见中的“见”,因为“月黑”只有灯光才能看到,其他一切都在黑暗中消失了。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春夜喜雨》),也写的是这种情景。

第二句“孤光一点萤。”写如豆灯光像江岸边一点萤火,是意中之象。“孤”表现了环境的寂寞、单调,寄寓着一定的感情色彩。一种茫然无奈的情感袭上诗人的心头。

 

第三句“微微风簇浪”,作者忽然荡开之笔。诗人的视线从灯亮处移开,转写微风吹起的细浪。“簇”是堆起的意思。为什么突然掉转笔锋呢?读了最后一句就会明白,原来是为了进一步写出灯光的变化。

在行文变化上,第三句属于“开”,是为了开出新格局,然后在末句中“合”,以崭新的面貌收拢来。第三句在绝句中是转笔,最难写好。怎样把握住转化的契机,要由诗人的思想水平、生活体验、艺术素养等多方面的总汇来决定。

 

这一句的转折,由于诗人体察入微,写得是十分成功的:为了写出水中灯影的变化,必得写浪。无风不起浪,所以在第三句中不忘先写风。风太大,不说会吹灭渔灯,起码在掀起的风浪中是看不到灯影的变化的。所以诗人又细致地揭出吹起的是微风。微风像是画家高明的调色笔,在“月黑”的底色上,在灯光的倒影处,抹上了无数粼粼的细浪,从而展现出了一幅极为动人的新的画面。

 

第四句“散作满河星”犹如天外奇峰,劈空而来。那如萤的孤光,刹那间似乎变成万船灯火,点缀河中,又如风吹云散,满天明星,倒映水中,使这静谧的黑夜,单调的河面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壮观。同时此句的描写为诗词增添了画面感,使枯燥无趣的文字能幻化出美丽浪漫带有一丝丝的安逸宁静的景象,使诗人流连其中。

这首小诗虽无多少社会内容,也没有写及名山大川的波诡云谲,但它捕捉住河上灯影的顷刻变化,写出了清新自然的意境,也能给人一种审美的满足。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