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白居易:生活中的哲学家 诗人中的生活家 世俗里的明白人

2022-04-13 来源:腾讯文化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 出自 白居易 《问刘十九》

这首诗是白居易晚年幽居洛阳时,写给朋友刘十九的,就是刘禹锡的堂哥刘禹铜,而刘禹锡别名是刘二十八。

此时的白居易已经遁入空门,号香山居士,为僧如满之弟子。年逾古稀的他,心中早已放下世俗,享清风明月。

纵观白居易的一生,简直就是完美的代名词。

也可以说,大唐白乐天,是每个男人的终极梦想。

 

有诗:

号称诗魔、诗王,《长恨歌》名垂千古,《卖炭翁》解世间疾苦;《琵琶行》荡气回肠;

有酒:

开坛泻罇中,玉液黄金脂;持玩已可悦,欢尝有余滋;

有钱:

34岁: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馀(工资一万六),36岁:月惭谏纸二百张,岁愧俸钱三十万(年薪30万);38岁:俸钱四五万,月可奉晨昏(月薪四万五),廪禄二百石,岁可盈仓囷(囤粮大户);45岁以后:岁廪数百石,月俸六七万……

 

有美:

在杭州履职期间,白居易收了乐伎樊素和小蛮,一直陪伴自己到73岁。

并且,樊素和小蛮只是他众多家伎中,最出名的两个,均是国色天香: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有轰轰烈烈的爱情:

白居易19岁时与15岁的湘灵相爱,从小青梅竹马,誓要厮守一生。奈何后来白居易高中,白居易的母亲以死相逼,白居易才娶了同僚之女,即便如此,白居易也等了湘灵整整18年,37岁的时候才结婚(在唐朝是晚婚中的晚婚)。

婚后第7年,白居易被贬江州,途中偶遇湘灵,昔日恋人抱头痛哭,奈何白居易到任后,再寻湘灵时已无踪迹,这也成为了白居易一生的痛,为此他为湘灵写了很多诗。

 

有简单纯洁的友情:

刘禹锡和白居易是同命相连,先后被贬官,所有一见面都抱坛豪饮,留下不少佳篇。

最值得说的还是他和元稹之间的友情,公元806年,白居易和元稹一同及第,从此便成为了生死之交。但元稹为人乖张,名声并不好,尤其是抛弃崔莺莺再娶韦丛,一直被人诟病攀权富贵、忘恩负义。

可白居易本着“交友不弃,弃友不交”的理念,一直对元稹很好,他写给元稹的诗,在数量上仅次于湘灵,这其中还不包括那首悼亡诗《梦微之》: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元稹过世后,白居易亲手为他撰写了墓志铭。

 

有坎坷是仕途路:

没有人一生都会一帆风顺,白居易也不例外,但是白居易的个性就像他的字一样:乐天。

44岁因“花井诗案”,白居易被贬江州,在官场,44岁是黄金年龄,此时被贬意味着余生都很难翻身。尤其“花井诗案”白居易是被小人陷害冤枉的。

但是白居易并没有因此而沮丧,到了江州之后,白居易立马在庐山香炉峰建了草堂,过起了闲云野鹤的逍遥日子。

5年后白居易复官,出任杭州刺史,真正过起了有山、有水、有诗、有花、有风、有月、有美、有花不完的工资、有造福一方百姓,被人爱戴称颂的,神仙一般的生活。

晚年后白居易任职洛阳,获封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致仕。

 

大唐白乐天虽然风流,但政绩斐然,于国于民,于己于友都无愧于心,并且坚持“富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理念。

辞官以后,白居易尽疏家财,全部捐出去用来修缮洛阳龙门的水利,为百姓谋福。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在唐代,很多诗人都曾隐居田园以造“隐士”之感,比如李白18岁隐居大匡山,王维27岁隐居淇上,李商隐早年隐居玉阳山,孟浩然与张子容早年同隐鹿门山。

但是青春期的白居易却在和湘灵谈恋爱,爱得水深火热,27岁才去谋仕途,也没着急去科考。

44岁以后,白居易开始辗转在江州、杭州、苏州、长安、晋阳、同州等地,直到留守洛阳,可在这些大城市中,白居易反倒活得像个隐士,因为他更醉情于生活,没有刻意地去游山历水。

 

晚年白居易把钱都捐出去以后,决定“卖马放伎”,可是他的马反顾嘶鸣,不忍离去,樊素和小蛮见此情景,伤心落泪,又多陪了白居易几年。白居易作诗:

两枝杨柳小楼中,嫋娜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

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掩独扉;病与乐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时归。

74岁时,白居易举行了“七老会”,完成了“七老图”,于75岁时逝于洛阳,两袖清风,一生无憾。

回望白居易的一生,才是真正的人间清醒,总是能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该享受青春年华时,去享受美好时光;而立之年该养家时,努力挣钱;谈起一生梦想,官做得也不小,功成名就;

 

作为诗人,有过风流逐月,诗酒年华;作为父母官,每到一处都大兴水利,造福民众,非常亲民;作为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晚年他不贪钱财,全部用来做善事;作为历史的过客,他留下了许多千古名篇,一直被后人传颂。

后人说白居易是现实主义诗人,可抛开诗词,他的生活才是唯美的浪漫主义,是生活中的哲学家,诗人中的生活家,世俗里的明白人。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