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朱淑贞:宁可抱香枝上老 不随黄叶舞秋风

2022-05-05 来源:腾讯文化

作者:珮安歌,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提起宋朝的女词人,李清照的名声可谓家喻户晓,她那兼顾婉约与豪放的文风,她那用生命写下的浪漫与悲伤,都令多少年后的读者为此赞叹与扼腕。

然而,其实在相同的时代,优秀的女词人不止李清照一人,她们也有着异于常人的文采,但因各种原因并未留下太多著作,甚至生卒年份、人生经历都不甚清晰,朱淑贞就是其中一员,她才华横溢,出身富贵,一生却颇多曲折。

朱淑贞不是个愿受封建枷锁限制生活的传统女子,大胆追求理想愿望,但是无论是情感还是诗坛创作,她至死都没得到自己想要的,她仿佛是孤单独影,行走在那个并不认可的时代里。

由于朱淑贞的作品多以描写自己的生活为主,所以我们通过她为数不多留下来的作品,可以一定程度上了解她的生平与经历。

1

关于朱淑贞的籍贯各种说法不一,但基本可以确定的是她是一位自小衣食无忧的官家小姐,从小饱读诗书,可以说是无忧无虑,这一点从她早期描写生活的诗词中可以看出。

微凉待月画楼西,风递荷香拂面吹。

先自桂堂无暑气,那堪人唱雪堂词。

——宋·朱淑贞《纳凉桂堂二首·其一》

这是朱淑贞描写与家人一同在家中堂阁纳凉所作。夜色迷人,凉风习习,抬头看到的是月亮与楼阁共同高立,低头闻到的是风中弥漫的荷花阵阵香气,原本该是炎热的夏季,朱家却在自己的府内有避暑的桂堂,一大家子在此谈天赏月,其乐融融。此番景象,可以看出朱淑贞幼时在生活和物质条件方面,是非常富裕的,因此她早年也会写下这种表达惬意、舒适的诗词作品。

 

弯弯曲,新年新月钩寒玉。

钩寒玉,凤鞋儿小,翠眉儿蹙。

闹蛾雪柳添妆束,烛龙火树争驰逐。

争驰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宋·朱淑贞《忆秦娥·正月初六日夜月》

这首《忆秦娥》描写了正月初六这天朱淑贞外出游乐的景象。新年伊始,天上挂着一轮清澈弯弯的月亮,如玉石一般闪亮,也如地上姑娘的玉鞋一般小巧。女子们每个人都是开心的,笑起来的模样眉眼都在传递欣喜,大家盛装打扮,节日里喜气洋洋的样子在白雪夜里格外闪耀,这么多人就在街上互相追逐着,奔跑着,一改往日大门不出的习惯,好好地享受这热闹的时候。在朱淑贞看来,这样的初六,比元宵节还令她着迷和喜爱。

从这篇诗中看出,朱淑贞的描写都是达官贵人家小姐才会参加的活动,更进一步证明她曾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同时也体现出以她的性格更喜欢这些热闹和活泼的日子,不希望受拘束,这也为日后她大胆追求世俗不认可的理想奠定了基础。

2

朱淑贞虽有诗词描写儿时单纯美好的生活,但她大部分作品都弥漫着悲伤和郁闷的情感,这和她的婚姻经历有密切关系,她与一官吏成婚,不幸的人生就此开始。

相传朱淑贞丈夫是个对人生没什么追求的人,个人操守上也不是什么安分守己之辈。他与朱淑贞在情感和人生价值观上,均不在同一层次,在那个奉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朱淑贞丈夫对自己妻子不喜在家做女红而总是像男子一样吟诗作对,颇有不满,丈夫的嫌弃和冷落让朱淑贞痛苦不已。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

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

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宋·朱淑贞《减字木兰花·春怨》

朱淑贞的作品主要都在描述自己的生活,在结婚后由于婚姻不幸,经常以泪洗面,所以文风一改往日活泼形象,更多的是充满着愁绪。

在这首《减字木兰花》中,作者首先直白地表达,无论是行走卧立,安静或歌唱,均是孤单一人,虽已有枕边人,但作者依旧是形单影只。她久久独自站在窗前,寒意让她愁绪更甚,劳心伤神。止不住的眼泪让朱淑贞妆容花掉大半,但早与夫君不和的她似乎也不会在意于此。不知是否是心病带来身体的欠佳,这样一个虚弱状态下的朱淑贞吹尽寒夜里的每一盏灯,仍无法入眠。

 

相信这样的生活描写是朱淑贞成婚后的常态,丈夫的冷漠、夫妻二人价值观念的不和,早已让这场婚姻名存实亡,朱淑贞不得不一个人守着空屋过日子。这个时候,在她的笔下,那些曾经代表美好生活的景物,如今全部染上了悲剧的色彩。曾经的寒夜,朱淑贞看到的是弯弯的月亮和嬉笑的人群,如今的寒夜,她只能感受到冰冷的床榻和病容满面的自己。

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朱淑贞越来越伤春悲秋,在她眼中的万物都带有着伤感色彩。她曾在《愁怀》中写下如此诗句:

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

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

诗句中的鸳鸯、连理枝都是典型描写比翼齐飞的美好爱情代表,而在朱淑贞的描写中,鸳鸯被强配给鸥鹭,春天明明不为花儿的幸福考虑,却白白让其长出了那多情的连理枝。是啊,自己生活的不幸,婚姻中的痛苦,让朱淑贞看到的每一处风景,都在诉说着情感不顺和遭遇背叛的难过,她听到的每一帧声音,都充满着这世间愁苦的哭泣与呐喊。

 

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前欢。

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

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

昨宵结得梦夤缘,水云间,悄无言。

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

展转衾裯空懊恼,天易见,见伊难。

——宋·朱淑贞《江城子·赏春》

初春往往在多数文人心中,都象征着这万物复苏,百花齐放,而在朱淑贞的笔下,初春还带着明显的寒意,她回想着曾经那短暂不多的快乐时光,泪水已是不知第几次流过脸庞,犹记得分别的时候,她目送着心爱的人与芳草和孤烟共同消失在视线的尽头,泪水让她看不清前方的路,泪干后眼前只剩下那一座遥远的青山。

作者日后也时常想起这些生活中为数不多的美好和分别那日的不舍。与思念的人也许梦中可以相逢,但是醒来之后依旧只有愁苦陪伴左右。于是她在诗词最后竟发出了“与天相见那么容易,与那个人相见却那么困难”的感叹。

关于此文中朱淑贞到底思念的是谁,不同学者众说纷纭。有人说她在结婚前曾有过两情相悦的少年郎,后来少年远走他乡,让朱淑贞一生思念;也有人说朱淑贞与丈夫初结连理时也有过美好恩爱的时候,此文是在怀念曾经那个还愿与她举案齐眉的丈夫。

但是,无论她诗中情感寄托的到底是谁,我们可以确认的是她最终都没有见到这个朝思暮想的人,她不得不独守着空窗和寂寞,一天一天度过没有快乐的人生。

3

朱淑贞后来结识了当时同样著名的女词人魏夫人,魏夫人是时任宰相曾布的妻子,她欣赏朱淑贞的才华,同时对女人饱尝相思之苦十分感同身受,便将朱淑贞接至汴梁吟诗作对,朱淑贞得以难得机会在生活中重见快乐。同时,据传她也在这段经历中遇到了当时让她心动的人。

关于朱淑贞与这位心上人后来的故事,各种记载也说法不一,有人说她并未与丈夫结束关系,只是在多年无法相见、名存实亡的婚姻中另结新欢;也有人说她曾大胆主动“休夫”,对外声称要正大光明与新人相爱。

然而,无论历史真实情况是如何,朱淑贞的所作所为在当时社会都是无法被理解和接纳的,男子可以三妻四妾,而女子只可以三从四德。朱淑贞这种冲破当时伦理和道德的观点,连她父母都无法接受,甚至以自己生出这样的女儿为耻。相传朱淑贞后来返回家乡,在她死后,其父母因羞愧难当,一把火烧尽了朱淑贞的所有著作,这也是为什么如今流传下来她的作品十分稀少。

 

朱淑贞的一生充满着悲伤和眼泪,她负面的情绪也持续了人生的大半时光。然而,她在经过那么多困难的日子后,难得的是还保有了一份本心和信念。她坚信,做人还是要有气节和追求,哪怕这些理想和现实格格不入,自己也绝不可放弃,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她面对夫君的始乱终弃后,仍有勇气不受世俗桎梏,再次爱上他人。

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宋·朱淑贞《落花》

这首诗中作者一反常态并没有主写一朵花的凄苦身世,而是表达虽然狂放暴雨在不停摧毁着花儿的生命,但是它依旧美丽盛开。作者希望这天地神明可以怜悯这朵花,不让它跌入苔藓之中。

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生活中各种不平和是非的不满,她大概形容自己就是那一朵花,却遭受着环境带来的各种打击。她祈求上天可以怜惜她的心思,又何尝不是希望这天地能容下那些活得艰难却又充满美好的事物呢。

朱淑贞在年岁稍长时曾写下过一首诗《黄花》,其中有一句让人读之动容:“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她将自己比作菊花,宁可在枝头老去,也不肯如枯叶一般随风凋零。

这样的气节和态度,何尝不是她自己的人生写照,她所追求和相信的,无论是真诚挚爱的情感,还是做出成就的写诗绘画,是不为时代和世俗所提倡的,而她为了坚持这些,最终也是付出了一生的代价。她没有在诗坛留下太多著作与名声,但是她的才气与勇气,也是值得后人通过她仅存的作品,细细品读。

-作者-

珮安歌,一名热爱文字和火锅的正经少女。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