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讲“帇”部的一个汉字“肃”,“肃”是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其详情如下:
肃。读sù。《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肃,持事振敬也。从帇在渊上,战战兢兢也。 ,古文肃,从心,从卪。”会意字,本意是恭敬。“ ”是肃的古文字形。其字形演变如图:
(肃的字形演变)
“肃”字在金文中,字形上部是一个“帇”,就是手持巾擦拭状,即“执事、做事”,下部是一个“渊”,古渊字无水旁,渊:深水也,回流也,像蓄水之深渊。二者结合会意一个人面临深渊擦拭(额汗)或做事战战兢兢的样子,这种状态,其实就是所谓的“恭敬”之意。《玉篇·帇部》:“肃,敬也。”《广韵·星韵》:“肃,恭也,敬也。”
特别注意一点:“肃”字从“帇”,不从“聿”。
(深渊之上的恭敬)
这里的“战战兢兢”出自《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面对政局)我战战兢兢,就像面临深渊,就像脚踏薄冰。
(恭敬)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杜预注:“肃,敬也。”他的随从恭敬而宽大,忠诚又有能力。鲁迅《阿Q正传》:“其时几个旁听人倒也肃然的有些起敬了。”
在本义之外,“肃”还有很多用法:
(1)庄重;威严。比如:肃穆。杜甫《咏怀古迹五首》:“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武侯祠)
(2)恭敬地引进。《尔雅·释诂下》:“肃,进也。”《礼记·曲礼上》:“主人肃客而入。”郑玄注:“肃,进也。”主人恭敬地引进客人。
(3)揖拜。《左传·成公十六年》:“为事之故,故肃使者。”杜预注:“肃,手至地,若今揖。”由于战事的缘故,谨向使者揖拜。
(揖拜)
(4)整饬。《国语·周语中》:“宽肃宣惠,君也。”韦昭注:“肃,整也。”宽厚、严整、公正、仁爱,是为君之道。
(5)峻急;严峻。《尔雅·释诂上》:“肃,疾也。”又“肃,速也。”《国语·齐语》:“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所以父兄的教诲不用严峻就能达成。
(6)萎缩;萧瑟。《吕氏春秋·孟秋纪》:“天地始肃。”天地开始萧瑟。《礼记·月令》:“季春行冬令,则寒气时发,草木皆肃。”郑玄注:“肃,谓枝叶缩栗。”
(秋风萧瑟)
(7)清静;安静。《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本县法令严明,地方清肃。”
(8)清除。如:肃清。《汉书·韦贤传》:“王朝肃清,唯俊之庭,顾瞻余躬,惧秽此征。”朝廷应当肃清,那里应该是英才俊杰聚集的地方,看看自己的境况,仔细想一想,我害怕这种污秽混乱的状况。
(9)同“ ”,飞。《集韵·屋韵》:“ ,鸟飞,或省。”
(10)古代州名。隋置。在今甘肃省。《广韵·屋韵》:“肃,州名,古月氏国也。”
此外,“肃”还是姓氏。《广韵·屋韵》:“肃,姓。出《姓苑》。”
“肃”的小篆写法如图:
(肃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562,部分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