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陆游临终前一首诗 句句悲壮沉痛 写尽南宋的无奈

2022-05-15 来源:腾讯文化

南宋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主战派首领韩侂胄(tuōzhòu)请求宋宁宗下诏,出兵北伐。这一次北伐,宋军准备充分,出师顺利,先后收复泗州、华州等地。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听闻此消息,欣喜若狂,以为北定中原指日可待。

但是,好景不长。不久后,一个巨大的不幸消息传到了陆游的家乡。开禧三年十一月三日,奸臣史弥远派遣杀手,在韩侂胄前往上朝的路上将其锤杀。然后遵照金朝的要求,把韩侂胄的头割下,派使臣送到金朝,并且接受金朝提出的全部条件,订下“嘉定和议”,北伐之事再一次以失败而告终。

陆游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后,悲痛万分,逐渐忧愤成疾。两年后的冬天,陆游病情已经严重到了卧床不起的地步。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忧虑着北伐尚未成功,陆游遂留下绝笔《示儿》作为唯一的遗嘱: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此诗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句句使人悲壮沉痛,有惊泣鬼神之境界。

题目是《示儿》,其实相当于就是遗嘱。在短短的二十八字中,倾注了陆游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我们可以从中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情怀是何等的执着与真挚。明代学者胡应麟赞此诗曰:“忠愤之气,落落二十八字间……每读此未尝不为滴泪也。”

作家朱自清也特别推崇这首《示儿》诗,他说:“这是陆游爱国热忱的理想化,这理想便是我们现在说的‘国家至上’的信念的雏形……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爱国诗人。”

南宋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210年1月26日),陆游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五岁。

700多年后,一位伟人曾这样评价陆游:“宋诗陆游第一,不是苏东坡第一。陆游的爱国性很突出,陆游不是为个人而忧伤,他忧的是国家、民族,他是个有骨气的爱国诗人。”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