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苏轼最深情的一首词 仅读前两句 就让人泪目

2022-05-23 来源:腾讯文化

被称为豪放派词人的苏轼,为了悼念亡妻,曾写下最深情的一首词。他写的这首江城子,开创了以词描写悼亡的先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为什么仅读开篇的这两句,就会让人落泪呢?因为情真,所以感人。

那是1075年,当时三十八岁的苏轼,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的晚上,苏轼梦见已去世十年的妻子。梦见她容颜依旧,神态安然,脸上带着微笑,安静地坐在窗前梳妆。

等苏轼从梦中醒来,伤心不已,于是写下这首令天下人感动的悼亡词。全词饱含真情,回忆里的点滴滴滴,想象中的桩桩件件,梦境里的一颦一笑,真实与幻相交织在一起,让思念的人更加肝肠寸断。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宋代〕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词的上片,诗人用饱含真情的语言,写出生死离别十年后,自己难以诉说的思念,催人泪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一句感叹,把生死相隔,永远不能再见的遗憾和无奈,刻画得入木三分,真切感人。若非亲身经历,怎会有如此深刻的体会?

时间并不能淡忘所有的记忆。人亡物在,往日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如在眼前。虽然努力让自己不去回想,但又怎能忘怀呢?那些同甘共苦的日子,一直在诗人的记忆深处,拂之不去。

 

“不思量”与“自难忘”的对比,更加真实地反映了诗人此刻的心情。要知道,十年忌辰,是很重要的日子。所有那些触动人心的往事,一下子浮入脑海。诗人强迫自己关闭的情感之门,瞬间打开,再也无法控制。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王弗去世的时候年仅二十七岁,对于妻子的早逝,诗人万分悲痛。而她的埋身之处,有千里之遥,自己想去祭奠、怀念一下的心愿,都无法实现。如此凄凉的心境,又能说给谁听呢?

此时的苏轼,已辗转多地。仕途失意的他想起妻子当年的千叮万嘱,不禁潸然泪下,可是,此刻,他的烦心事、伤心事,麻烦事,却再也无法说与她听,这让他怎能不难过呢?难以排遣的落寞,无法消解的孤独感,一起涌上心头,让他更觉无助。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诗人从想象回到现实,他的这种假设,让人更觉悲伤。试想,他的妻子,永远定格在青春最好的年华,永远也不会变老。

而现实生活中,十年的风霜,十年的坎坷,早已改变了诗人当初的模样。

如今的他,满面尘土,两鬓如霜。岁月染白了头发,催老了容颜,不变的,是心中的真情,以及越来越浓的思念。

词的下片,诗人从想象的场景,回到梦境。“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在梦中,诗人见到了发妻,她的风姿不减当年,亲切自然。她坐在窗前,梳妆打扮,一如当年的场景再现。诗人欣喜万分,曾经平凡的日常生活,如今回想起来,却是那么的可贵。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的用笔奇妙之处正在于此,于无声处见惊奇,此处无声胜有声。纵有千言万语、千般思念、万般不舍,又从何说起呢?一别十年,又有多少话要说呢?无声滑落的眼泪,是最好的代言。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诗人从梦境回到现实,他没有写自己的伤心难过,而是以妻子的角度,写她怀念自己。千里之外的短松冈,被葬于此地的亡妻,每到月明之夜,都会因为思念远方的自己而柔肠寸断。

苏轼写的这首最为深情的词,之所以让人仅读前两句便潸然泪下,是因为他与发妻的感情真挚,非常感人。因为他笔下的文字,字字珠玑,真切动人。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