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苏轼冷门但绝美的一首诗 后两句是你的人生梦想

2022-05-25 来源:腾讯文化

最近重读苏轼,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苏轼的主要文学创作是写文章,但是他这个人精力比较充沛,人又聪明博学,所以写文章经常是文不加点,一气呵成。然后还有多余的精力干嘛呢?写诗。写诗又是信手拈来,写诗之余还有精力,就写词。结果词的成就最高,其次是诗,最后才是文章。但即便如此,依然能位列“唐宋八大家”。你就可以想想这个人有多厉害了。

单拿诗来说,读苏轼的诗,你会发现,那种感觉就跟寻宝一样,他有一些古体诗,是真的读不下去,有的诗几十行,读着读着两个眼皮就往一起靠,头也开始沉重起来。即便想办法勉强让自己振作,往往读到后面就忘了前面的内容了,十分头疼。当然这些诗读不懂并不是说不好,只是不好理解,不利于传播。

 

但是,他有一些诗就很精彩,一读就会让人爱上。其中有我们熟知的,还有一些比较冷门的,甚至可能之前连听都没听过的。所以读他的诗就跟寻宝一样,若读到这样一首诗,那种感觉别提有多爽了。

今天,我叒寻到了一首好诗,在这里分享给大家。相信我,后面两句就是你梦寐以求的理想生活。这首诗就是《溪阴堂》,真的太美了,陶渊明的世外桃源也不过如此吧。

《溪阴堂》

宋·苏轼

白水满时双鹭下,绿槐高处一蝉吟。酒醒门外三竿日,卧看溪南十亩阴。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存在一些争议,有说是苏轼在凤翔签判任上游大陵山(老子羽化之地)所作,那么时间当是嘉祐六年到治平二年期间。但是这一时期,苏轼初入仕途,志气高昂,一心想着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即便游山玩水也是公务之余,不能真正发现山水之乐趣。而观此诗,更像是劫后余生,诗人是真正沉浸和陶醉在山水之中。所以应该是在元丰七年前往汝州的途中所作(具体是不是大陵山,不可知)。

 

诗歌首句“白水满时双鹭下”真是美。诗歌里面有很多意象,仿佛天生就是一对,比如水和白鹭,若单纯说那一池清水或一只白鹭,美则美矣,但很普通。但是当两者结合在一起,“白水满时双鹭下”,“漠漠水田飞白鹭”,产生的美学效果就足以令人拍案而起:美极!

第二句“绿槐高处一蝉吟”,也是如此,单纯一绿槐,就很普通,但是当有蝉吟,这个画面就活了,甚至你会不自觉想到微风,想到绿荫,想到夏天一切美好的东西,诗词的魔力就在这里,帮你打开一扇门,至于在门内你能看到一个怎样的世界,全在个人。另外“蝉”在诗歌意象中还是高洁的化身,所以这里还流露出诗人内心的高洁雅致。

 

后两句“酒醒门外三竿日,卧看溪南十亩阴”,那简直就是梦寐以求的理想生活了。简单翻译一下这一句就是睡觉睡到自然醒,看景躺到脚抽筋。

首先和好友一起喝到酩酊大醉,什么都不用管,无忧无虑睡去,醒来已是日上三竿,但是没有关系,不用急着去公司打卡,没有人催着吃早饭,没有任何杂事萦绕心间,就这样继续在床上躺着。这还不算,在床上躺着还能一饱眼福,溪南几十亩美景随便看,看到的是——白水满时双鹭下;听到的是——绿槐高处一蝉吟。

不得不说,当苏轼经历了“乌台诗案”的打击,经历了黄州的“淬炼”,完成了由苏轼向苏东坡的进化之后,他写出来的作品和之前真的有很大的区别,他真的能享受到这种山野的乐趣并且完完全全沉浸在其中。

纵观全诗,既能睡到自然醒,还能有无边美景和悦耳蝉吟,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各方面都得到了享受,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等各个身体感官都得到了满足。就问你,这样的生活,你不羡慕吗!

 

好了,这一期分享就到这里了,我们下期再见。

文|丁十二

图|网络

如果喜欢本文,欢迎分享转发,您的转发支持就是十二创作的动力

每天共话诗词,关注十二读书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