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他贫苦农家出身 一出塞外就写出了名传千古的诗句

2022-08-19 来源:腾讯文化

他出身农夫,家境贫苦,却刻苦读书,30岁前一无所成,被人讥讽为小镇做题家。

他被人称为诗家夫子,一手“七绝”玩得出神入化,赢得了“七绝圣手”的美誉。

他是王昌龄。

 

王昌龄是山西晋阳人,是太原王氏一族,只不过他这一支早已没落。

虽然家境不好,王昌龄却也有强烈的上进之心。白天在地里耕地,晚上挑灯夜读。

他相信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自身的命运。

挣扎在土地里的农耕生活是很苦的,一年到头不得休息,还面临着繁重的苛捐杂税。但王昌龄仍旧顽强地克服这些困难,手中的书一天也没有闲置过。

父母默默地支持他,同乡好友也颇为敬佩他。虽然王昌龄20多岁了,还没有靠读书改变命运,但总有希望不是?

 

然而同乡里的官宦乡贤却颇看不起他,老是在公开场合讥讽王昌龄为“小镇做题家”。他们想,自己虽然不怎么读书,没啥才能,却也衣食无忧,想做官就做官,想经商就经商,自己家几世的努力,凭什么输给你十年寒窗?

这些人纷纷在等着看王昌龄的笑话。

王昌龄有着自己的坚持,有着自己的志向,对于别人的讥讽,他完全不在意,只当作犬吠一般,并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岁月与生活磨砺了他的心志,让他早早摆脱了幼稚与天真。

王昌龄虽家境贫苦,却也没有养成眼界狭隘的毛病。相反,他一直有着一番雄心壮志,期望能辅佐明君,治国安邦,建功立业。

 

近年来,吐蕃大举入侵,边疆战火频起。对于大唐的青年子弟来说,特别是贫寒子弟,凶险的战场是建功立业的最佳选择。王昌龄也是如此,想尽快出人头地,参军报效国家,无疑是最好的机会。

 

于是王昌龄远走塞外,想凭借自己的才华,谋求进入武将幕府的机会。他盘桓潞州、并州,游历萧关、临洮,漫游西北河陇边塞。正是这一番游历,让他成长为那个时代最为优秀的边塞诗人。

 

王昌龄在游历中,也发现了隐藏在大唐盛世下的诸多危机。边塞多事,士兵久戍不归,长期征战而不能结束,都是朝堂腐败、将领无能。这些将领尸位素餐、贪污受贿、欺上瞒下、短视无能、好大喜功,不能抵御来犯的敌人,一个错误的指令,令无数热血男儿埋骨疆场。

于是王昌龄在无尽感慨下,写出了被誉为唐代七言绝句天花板的《出塞》一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希望当下能够出现一位“龙城飞将”霍去病,带领将士抵御外敌,守护一方平安。

 

王昌龄陆续写了许多关于边塞的优秀诗歌,也因此名满天下,受到无数读书人的追捧。但他游历多年,却始终无人赏识,一事无成。他寄希望于立功边塞的希望落空了。

他回到了家,重新参与科举。临近30岁时,他终于进士及第,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职。

三十四岁时,王昌龄在长安再次以博学鸿词登科,升任河南汜水县尉。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知名诗人都有交情,所作诗篇一问世,都会很快传遍天下。即使千年以后,论起唐诗,王昌龄都是不可回避的一人。

 

虽然他一生没有做过大官,但那又如何呢?唯一让他耿耿于怀的,大概就是一直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吧。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