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黄庭坚生命里的最后一首词 笑对秋风 洒脱一笑 遗世独立

2022-09-16 来源:腾讯文化

秋,总给人淡淡的忧愁,给人点点的伤感。然而秋天,依旧还是让人情不自禁的喜欢。

秋天那独有的韵味,带着处暑后的袅袅凉风,带着白露里的蒹葭苍苍,在诗词里,风生水起,落地生花。

黄庭坚的这首写在他生前最后一个重阳节的《南乡子》,有独倚楼阁的淡淡秋愁,也有辗转红尘后的潇洒与释然,别样的秋天,在大词人的笔下,婉转生花。

 

南乡子与译文

南乡子

宋.黄庭坚

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译文:

在诸将都谈论封侯之事的时候,我独倚高楼,和着竹笛,放声长歌。世事在风吹雨打中悄然而逝,刘裕在重阳登临戏马台,与群臣宴会的盛景已一去不复返了。

快快畅饮不要留下,酒味醇香依旧。花在老人头上羞笑,白发簪花不消解忧愁。

 

【黄庭坚(1045—1105),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公元1067年(治平四年)举进士。历著作佐郎、秘书丞。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徽宗立,召知太平州,九日而罢,复除名,编管宜州。三年而徙永州,未闻命而卒。“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江西诗派之宗主,影响颇大。词与秦观齐名,号秦七、黄九。诗风疏宕,俚俗处甚于柳永。晁无咎谓其小词固高妙,然非当行家语,自是著腔子唱好诗。著有《豫章集》《山谷词》。】

此词作于公元1104年(宋徽宗崇宁三年)的重阳节,这是黄庭坚生前最后一个重阳节,因此此词堪称词人的绝笔之作。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的一首绝笔词。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词的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遗世独立”的形象:诸将侃侃而谈,议论着立功封侯之事,而自己却转过身去悄然独立,和着笛声,倚楼长歌。这是将自己与“诸将”来对比,大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的意味。

面对着功名利禄,作者只是冷眼旁观,或许这一切都只是梦幻一场,又何须去费心费力的挂怀,还不如在秋风中,听一曲长歌与笛声,沉醉在音乐之中。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世间的万事万物,荣辱得失,最终都会随风逝去。算了吧,还有什么可说呢!即使是像宋武帝刘裕彭城戏马台欢宴重阳的盛会,也终究会成为历史一去不复返。“戏马台”、“金络头”均为典故,用在这里照应开头说封侯的“诸将”,气势上可相对应,也将自己遭受了政治打击后的消极虚无的思想理念,含蓄深婉的流露了出来。

 

下片遂转而为开朗达观。

词人举杯劝酒:“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一作“酒似今秋胜去秋”)。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还是开怀痛饮,莫辜负这大好秋光和杯中佳酿。世事变迁,一切都在变化,也唯有杯中之酒,还是那么醇厚,虚无的功名又怎能与眼前的美酒相比?

古人咏重阳,常常会写到菊花,比如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黄巢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词人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借花自嘲。“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作者老兴勃发,插花于头,而花却笑他偌大年纪还要簪花自娱,将自己热爱生活的不服老精神充分表现了出来。他并不因处境的拂逆和年事的增高而消沉,相反觉得眼前的秋光和美酒都不能辜负,应该活在当下,尽情享受,表现出了开朗豁达的胸襟。  

整首词用了“以诗为词”的创作方法,从遣词造句到意境格调都体现出诗的特点。它没有秋天里景物的渲染,而是直抒胸臆,借助笛声与歌声把读者带入到一个悠长深远的意境中,将作者清高孤傲的形象体现了出来。

结语

 

这同样是一首写在秋天的词,然而,他并没有带秋天的任何显著的元素,只是从淡淡的音乐中可以听出作者蕴含在其中的人生哲理。

从少年到老年,经过了世间的起起伏伏,懂得放下,懂得与功名利禄握手言和,在秋风中听唱琴曲,于杯酒中流连婉转。或许,这也是一种无奈的放下,一种古代文人普遍都会遇到的无奈,因为在古代的帝制中无力再去求取。

然而,这样的思绪,终究不是正能量的,笑对人生,哪怕是适当的调侃一下自己,也是在给生活添加一味保鲜剂。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