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心灵鸡汤
一个农民的文学梦

作者:张晓英 · 2014-01-09 来源:吉林日报

  那一年的春天,天空好像总是灰蒙蒙的,那一年我离开学校走进了父辈耕耘的土地。

  当我把第一粒种子埋进犁铧刚刚翻起的新土时,那一瞬我也把一个梦种在了自己年轻的心田里。从此,白天追赶农时,夜晚躬身于一盏灯下,读书写字,向往走进远方星星般闪烁的那座文学圣殿。

  数不清的寂寂长夜,我的眼睛熬出了血丝,一篇篇稚嫩的文稿像三岁孩子的脚印,我暗地里收集报刊杂志的地址壮着胆子往外投稿,然后是漫长间或渺茫的等待,内心接二连三的忐忑……

  不与人说,也无人可说。就在我痴迷文字又找不到前路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作家》杂志社举办的文学函授班,两年的学习使我在创作上有了小小的收获。

  至今还记得第一次收到《江城日报》寄来样报时那份激动的心情。然而当时的农村,一个农民只有种好地,一个女孩子只有嫁个好人家这才是本分。所以我仍然悄悄的背着村人的目光,写我心中所想。

  无论是春播夏锄还是秋收,原始农耕一年三季都在田里干活,我总是忘不了在劳动的间隙,望一眼山路,心中总有一份惦念,那是邮递员的身影,盼着有一封铅字的信件从远方而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渐渐我的散文、散文诗、小小说相继在《江城日报》、《江城人口报》、《婚育周报》、《城市晚报》、《吉林日报》、《郑州晚报》、《时代姐妹》、《农村青年》、《青春诗歌》、《吉林广播电台》等发表,我增强了自信心,写作也一点点开始由“地下”转为“公开”了,村里人也慢慢地接受和认可了我。我开始大胆并有意识地把我的作品讲给他们听,不是炫耀是想让更多的人走出愚昧和庸俗,让心灵沐浴文明的阳光,让他们懂得尊重土地,尊重自己的劳动,懂得花朵是泥土的芬芳。

  然而写作之路是艰辛的,网络时代的到来对于我是一种新的挑战,习惯了手写纸邮的投稿渐渐被电子邮件取代,可我所在的小村,连电话都没有的地方我也只能靠传统方式写作邮寄。这期间平信少了,邮递员十天半月不来一次,我的写作热情逐渐冷却。我开始和村里的女人一样,农闲家务之余,聚在一堆唠扯家常,有时她们打麻将我就站在一旁看着,那段日子虽然清闲却异常空虚茫然。

  我知道我是一个农民,但我清楚自己心中还有一个梦,在那一年的春天种下的那粒种子,我不能让它发霉卷曲,我要让它在我的日子里重新返青,于是我又拿起了笔,像一次回归。

  几年前,小村上了宽带,我第一个买了电脑,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开了博客,网络像一扇大门开启了我新的视野,我开始尝试新诗写作,白天依然在田间流汗,夜晚坐在电脑前,一行行诗句在手指间跳跃,我依旧是土地上的农民,但我还是一名歌者,我用我的心声书写生活和时代,用文学丰盈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

  文学是爱好,也是事业。几年来,我的诗歌作品先后在《天池》、《鸭绿江》、《参花》、《绿池》、《野草》、《春风》、《文学月刊》、《杯水》、《长春》、《意文》等杂志发表。另有诗歌收入《2012年吉林省农民作品年选》、《爱意》、《爱的小语》等诗歌选本。去年秋天我的个人诗集《那年的那趟火车》也已出版,同年被吉林省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荣幸地参加了省农民作家作品座谈会。还被吉林市委组织部评选为首届乡土专家。

  如果把一个人的梦比作天上的一颗星,光亮是微弱的,因此我于去年年初创办了农村文化大院,在市文体局的支持下组织举办了农民读书演讲竞赛,迎金秋歌舞演唱会,由我作词村里一位农民作曲的几首歌曲受到了市有关领导和乡亲们的好评。我创办主编的《山花》农民报,也为蛟河农民文学绘画摄影爱好者提供了创作园地。

  身为农民,只要心中有梦,我相信阳光就会属于我们。

分享到:
责任编辑:红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