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心灵鸡汤
唐代诗人王维的山水诗《鹿柴》为何有如此魔力

2021-09-23 来源:腾讯网文化

唐代山水派诗人王维不仅善诗,而且善画,堪称“诗画双绝”。晚年的王维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辋川,买下了诗人宋之问的山庄,在自由惬意、静谧清幽的隐居生活中写诗作画,不仅写出了像《鹿柴》这样空灵有味的山水诗,而且画出了相传为王维山水画代表作的《辋川图卷》。据说北宋词人秦观在《书辋川图后》中自叙,他在汝南做官时久病不愈,看到朋友带来王维的《辋川图卷》,其中绘有“鹿柴”等景,观后如身历其境,又读到王维《鹿柴》等诗,久病竟然不治而愈,足见《鹿柴》这首小诗所描绘的图景和所表达的情境有着非同寻常的魔力。

仅仅二十个字的小诗《鹿柴》和王维《辋川图卷》中描绘的“鹿柴”景物,为何有如此魔力呢?细读此诗,你会发现,二十个字所描绘的山中图景,有着极强的心理暗示功能,能把读者的心灵带进一个魔幻的境界,让读者的心入静、放空、闲适、入禅、悟道。

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先看语言:极简极白,不假修饰,通俗如白话。

再看所绘之景:前两句描写空山图,空不见人,但闻人语;后两句描写夕阳,太阳渐渐落去,天色渐暗,但夕阳的余辉又回来照在林中的青苔之上。简单的一幅山水画,空灵幽静,却又声色俱全。

这幅画,魔力何在?

这就是小诗带给你的心理暗示——

许多时候,空和实,有和无,动与静,明与暗,都是相对的,是变化着的。也许,你看到的是无,但你听到的却是有,正如你眼前的山,眼前的山中空无一人,然而,你却分明听到山林深处传来的人的声音;许多时候,你感觉到的是幽暗,但一转身,也许就会发现了光亮,正如你眼前的夕阳,日落西山,天色渐暗,但回头一看,夕阳的光亮仍然能回照在林间,照亮丛林深处的青苔……有了这样的心理暗示,自然就会让人静下心来,放空内心,从空寂的山中感受到生命的声音;静心守候,从阴暗潮湿的角落,感受到希望的光明。这就是此诗、此画给我们的心理暗示。

从整体来看,诗人以极简极白的语言,表达如此丰富的内涵,如此深远的禅境,同样给我们以启示:许多时候,透过看似简单的东西,可以发现许多精妙深奥的道理。我们不一定欣赏过王维关于“鹿柴”的画卷,但我们可以想象,那幅画一定也如诗句一样,以简单的勾勒表达深远的意境,以极简单表现极丰富,以极浅显表现最深奥。

王维晚年醉心于参禅悟道,他以不假修饰的、最简单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的空山图,实际上是传达了作者心中的一种禅境:空和有,明和暗,都是相对的,放弃和拥有是相辅相成的。

这首小诗,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禅境,表现了在深幽修禅过程中的豁然开朗。反复读读这首小诗,也许会给你带来心理暗示:唯有从纷繁的生活中静下心来,放空心灵,才能感受美好。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